微博国际相比于通用版显得更为简洁,性冷淡式的设计似乎是为了更好的挽留住庞大的底层用户。

首先交互设计是什么?

是感受,产品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就是用户体验,了解人的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交互原则可视性、反馈、限制、映射、一致性、启发性。交互准则,改善人的状况、实现目标与渴望、实效、最简单完整方案

我的uxpa大赛产品产出流程

问题的出现,由己推众,首先我们确定了自己或自己身边问题,写下问题确定需解决问题,联想相同类人是否存在同样问题。

前期进行桌面研究,对研究问题的市场背景和研究问题有什么意义和目的,确立一些需要用到的方法。中期用户研究和竞品分析,用户访谈和问卷对解决所需的问题和所需验证的问题,得到用户模型特征、痛点、场景、需求分析、需求优先级定义、用户旅程图、功能模块及原理、技术可行性。后期产品定位、目标用户、核心功能、商业模式、信息架构、任务流程。

我们不妨分析一个产品去逆推,从一个功能——使用场景——用户——产品。

为什么有这个功能?什么样的使用场景?如何解决用户需求和痛点?

就从我常用的微博国际版分析开始吧!

微博国际版的推出利用简洁、“性冷淡”风格留住底层微博用户以及战略趋向国际化,不考虑国际战略,这个高端用户按我的理解是爱刷微博以及分享微博用户,因为微博通用版内容太过庞杂,充斥着各种广告,这是想看到自己关注博主微博的用户是不能忍受的。两个微博版同样四个主要页面。

微博主页

功能:关注博主分组、搜索、分享微博、博主动态分享

我的收藏:收藏用户比较感兴趣的微博

用户场景:用户在看到一条比较有用的微博,比如是一条设计干货分享文章,用户收藏此微博以方便以后可以用到微博内容和查看,但是一旦用户收藏的微博数量过多,用户为此还需要不停翻找到需要找到的微博

目的:节省了用户查找此微博时间和用户自定义再次精选了用户需要的内容

思考:上面提到的收藏微博数量过大,用户还需寻找,这是用户不想看到的,

再次基础上再次添加分组功能,进一步细化收藏微博功能

链接:知乎收藏在收藏功能方面,用户对收藏的内容进行自定义分组建立收藏夹,这是微博可以优化的地方

分组功能:用户关注博主自定义分组

用户场景:用户在看到一个比较感兴趣的博主的时候,用户对其进行关注进行自定义分组,像密子君系统规分为美女这个分类,但是更倾向于美食。不过没有这个分组需新建,用户需下滑到最底部才有新建分组这个功能,如果用户稍微不够细心,用户以为没有新建分组。用户建立分组,在主页可选择其想看到的分组内容,但是如果用户想把比较比较感兴趣的分组调节到靠前,但是编辑分组没有这个功能,在最开始新建分组也不能去改变顺序,这是一个比较糟糕的交互了。

目的:用户自定义分组让用户更快看到其想要的内容

思考:用户场景中在关注需新建分组问题,应多加个新建分组功能放右上角;对分组顺序的调整功能,不应只有删除分组、新建分组和对分组成员编辑,分组解决了一旦关注的博主数量过多无法全部浏览,解决了一定的timeline问题,用户可直接挑选到其想看的内容

链接:LOFTER在分组方面是没有的,只是让用户一直浏览所关注的博主下去,这样关注数量过多用户无法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

Timeline功能:按照每个博主发布的时间顺序排列出微博供用户浏览

用户场景:用户在使用微博最主要的是刷微博,也就是浏览微博,这是有一定的顺序浏览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刷微博过程中无疑会出现新的微博更新,这时产品就出现了选择题,用户选择继续往下和更新到最新微博两种选择:

选择第一种,系统会提示有新的微博和主页图标角有红点提示,这样会不断冲击着用户好奇心和点击的欲望,这样就抑制了用户的情感;大部分选择第二种,但是这样用户会发现浏览了几条最新的微博,又要把已经浏览完的微博快速不断的刷到用户看到的地方,这样的用户体验无疑是不好的。

目的:让用户有顺序的浏览微博,让用户不存在迷失的感觉,这也是可用性原则里面的易用、高效。

思考:我们把刷微博比作看书一样,当你看书不想看的时候,首先是记住读到的页数或者用个书签把页数夹起来,是否可以当用户浏览的微博添加书签功能,看完最新微博选择回到书签微博。

链接:像分享类的APP都有自己的timeline,在微博通用版中总感觉是混乱的,因为过去——现在——过去,还会系统忽略已看的微博,这也造成了混乱之感,但是这个忽略已看的微博用户无从得知忽略了几条微博,是忽略了刷新到需再刷新的微博位置,但是用户没用看到那里去可能中途就退出APP了。

用户体验

更细节方面功能

每条微博功能有收藏、取消关注、举报、点赞、评论、分享站内、分享站外,其实分享站内与分享站外合并成分享,像LOFTER以及网易云音乐里的分享都是采用分享大栏分站内与站外,把收藏移动代替分享站外,添加像上面所说的书签功能,

分享不可避免触及到视频,微博里的视频大多以小视频为主,在一个调查报告里显示现在大多数人呈现出的是碎片化的时间阅读,而小视频无疑成为其最受欢迎的,遇到视频你怎么办呢?

像我是想点又不敢点,想点是我好奇心作祟,不想点是流量啊,在大多数视频播放中,竟然没有提示用户这个视频需要多少流量的提示,可以点进去有一个流量提示,让用户知道这是否是我的承受范围,虽然一个产品对用户要隐瞒一些东西,像承诺书,但是这个不应该隐瞒吧,在通用版在WiFi情况下会一个接一个视频放,用户只想看这个,为什么要放下一个呢?最糟糕的是不能全屏,在流量下会是怎么样的呢,我只能忍痛实验了一把,播放完了这个视频,会暂停在下一个视频中。

在国际版中可全屏和只会播放用户所看的视频,体验变好了许多但是还是没有解决用户每次都感叹有没流量了的痛点,其实这也是一种产品变相的欺骗,隐瞒你所要知道的,这相当于一些安装PC软件时,一个向下箭头隐藏这许多跟软件公司利益绑定的一大堆东西,每次我都需要打开把每个取消,这真是糟糕的用户体验了。

现在大多公司提倡的是小而美的产品,这个小按我的理解是所解决用户痛点明确、产品更加轻量化没有太多庞杂功能、主要功能解决主要用户痛点、产品简单易用,“美”界面规范与美观,主要的是视觉。

为底层用户设计

分析分析其三个用户层,顶层用户负责产出优质的内容吸引底层用户的评论、点赞以及关注,而底层用户通过浏览产生大量的流量,中间层用户是普通用户发布优质的内容想成为顶层用户,通常这是八九不离十的三层用户群了。

但是在微博国际版中没有顶层用户和中层用户,只为底层用户设计,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在分享自己微博只有拍照录像、相册选图和写微博,而写微博有140个字提示的限制(虽然是个假的限制,但是确实存在)。如果想写长篇文章在微博国际版是行不通的,这是一些中层用户和顶层用户不想看到的;第二说了这么多移动端,大家似乎忘了PC端,其实微博通用版、国际版、PC端三者数据是共通的,一些高端用户更倾向于PC端发布微博而非移动端,就像站酷一样,你看到站酷有很多在手机上分享自己作品吗,没有吧!!!第三一些为了在微博赚取金钱的博主在国际版中无法看到其身影,只有当你搜索是才可能出现,在微博主页是没有广告的,那这些博主就无法生存下去,。第四产品更加轻量化没有庞杂的功能。第五正因为底层用户更多的是参与和分享,更多的是给产品带来流量,底层用户只是参与和分享像微博通用版里面太多的广告和庞杂的功能内容这是普通用户也就是底层用户无法接受的。

微博为了留住最为庞大的底层用户设计出了微博国际版,新的交互,新的任务流程、新的信息流程、新的界面和UI,整体更加让人舒适阅读和浏览,更加轻量化。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什么样的用户决定了什么样的产品与功能。

THANKS FOR WATCHING

本文由 @风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