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最近发了一个报告,关于上门美容这个细分领域的。按照报告里的数据,基本上行业的梯队已定。综合活跃用户数、订单量、市场比重等因素综合来看,大致上河狸家算是第一梯队,小美到家、美容总监是第二梯队,容么么、白鹭美等算是第三梯队。
考拉君感兴趣的是,上门美容这项服务,最早大约是美容总监去年11月上线的。不到一年时间,市场格局就初定了?
上门美容容得下几个APP?
在易观这份报告里,选择了公开数据较多的8家上门美容提供商。虽然不是全部,但也略有点惊人了,这个领域需要这么多APP么?
不可否认,作为非标服务,美容是有长尾需求的。但必须考虑上门美容的三个特点,一是不能携带大型器械,二是用户偏年轻化且有美容习惯,三是客单价相对较高。这三个特点同时
满足时,用户群体就基本被锁定在中大型城市的年轻白领。
根据易观的数据,活跃用户排名前三位的是河狸家、小美到家和美容总监,分别为85万、20万、5-8万;日均订单量前三位是河狸家、美容总监、小美到家,分别为7250+、2300+、1850+;美容师数量前三位是河狸家、美容总监、小美到家,分别为2200+、1000+、500+。
稍作比较,美容总监的是美容师数量是河狸家的一半,但活跃用户数和日均订单量却仅为河狸家的1/4和1/3。另外,这两项比较关键的数据上,报告里的8家APP总和,也未达到河狸家的数据。另一项关于市场权重的数据则显示,50.2%的用户通过河狸家使用上门美容服务。
这就有意思了。所以说,上门美容才出现不到1年,就出现了一个“滴滴”,而且这个“滴滴”还是今年4月才上线美容服务?
这么细分的一个领域,用户大约并不需要十来个APP。以国民需求搜索来看,这么多下来,主流的也还是百度、搜狗、360,并且百度依然占据大半河山。美容的频次跟搜索可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每家提供的服务也没有太大差异化,市场能容得下几个APP?
大约,其中多数还是风口开放时,被资本热所拱进来的猪吧。
垂直平台或成最佳选择?
考拉君最近变成了入口怀疑论的拥趸者。一直以来,我们可能都太高估了大平台的入口效应。
仅以美业为例,某大型O2O平台也投了一家做上门美容和美妆的公司,并开放了入口。然而,这家公司的业务和新一轮融资都并不太顺利,该平台也没有继续跟进。
诚然,平台类入口用户基数大、流量高、品牌影响力大,理论上来讲导流效果不错。但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用户的相关性。比如一个主打低价的平台,要为一家高客单价公司导流,效果想必一般。
考拉君最近比较推荐垂直平台。滴滴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在出行领域以出租车切入,先后上线了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等服务。期间先后,摇摇招车、爱拼车下线,易道们日子难过,考拉巴士投诚。最近神州和e代驾联手合作了,具体和本文没多大关系,但简单逻辑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都是被逼急的节奏呀。
考拉君觉得,垂直平台才是O2O发展的方向。美业领域,最有潜力成为“滴滴”的,也就是河狸家了吧。
还以易观的报告来分析一下。以美容为例,垂直平台的模式至少给河狸家带来两个优势。
1.用户渗透率高。易观的数据显示,72.1%的美容用户使用过美甲、美妆等其他服务,其中 66.7%的用户使用过美甲。河狸家上线时,最开始的切入角度正是美甲。现在看来,其美容业务之所以增长迅速,正是不同服务之间用户相互渗透的结果。
2.消费周期更短。易观的数据显示,用户对上门美容的使用频次主要为一周到一个月,其中河狸家的用户频次在一周之内的是43.6%。
易观的分析认为,垂直平台的优势在于好扩张,通过聚焦同一目标人群的业务积累用户群。同时具有横向联动的协同效应,业务之间互相导流,获客成本可以摊薄。
说白了还是滴滴模式呗。俺认为这个路子很对O2O的路子,同一品类下多业务线并存,对用户习惯养成、打开率维持、消费频次提升等方面,都是蛮有用的。
欢迎关注自媒体“台风口的考拉”,微信公众号搜索“kaolajun-it”,热门领域和创业关注都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