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机器响,家家织袜子,小小船袜远销海外……走进忻州市代县的上瓦窑头村,雁弘纺织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三十多名农村妇女正热火朝天地包装袜子,她们手中一双双精致的袜子,将从这里出发,飘洋过海远销欧美多个国家。

雁弘纺织是代县妇孺皆知的扶贫企业,每年可生产四千多万双袜子,带动全县6个乡镇14个贫困村280户贫困家庭就业,占到代县总乡镇的半壁江山。雁弘纺织总经理赵琦,过去常年在外经营服装贸易,如今这位身价上亿的大老板选择返乡创业扶贫,更是传为代县的一段佳话。

打造“华北袜都” 产品远销海外

谈起返乡创业的初衷,雁弘纺织总经理赵琦打开了话匣子:“19岁那年,我从学校毕业后,拎起背包就远走浙江。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做老板,摸爬滚打很多年。我想用自己的黄金时段为家乡尽一份力,真正打造好扶贫产业。我希望代县的子孙后代,别再背井离乡,如果有了本土产业,就可以留住人才,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开始萌生出回乡创业的念头时,赵琦并没有想到袜子行业。在代县政府举办的“邀老乡、回故乡、爱家乡”人才返乡创业会上,赵琦被政府的多项优惠举措所打动。“资金方面,扶贫企业将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并减免公司土地租金,给予水电费等优惠。”结合代县本地劳动力数量大、用工成本低的实情,赵琦盘算着将管理人才、先进技术、销售渠道等资源引进家乡。经过三个多月的市场考察,赵琦决定创建雁弘纺织。

说干就干。2018年六月中旬,代县一处三十多亩的垃圾场被清除,一座高标准化的厂房拔地而起。建厂、买设备、招工、培训……短短四十多天,公司就正式投产。用赵琦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不仅如此,十月初,雁弘纺织就对美国出售了二百多万双袜子,让代县村民惊叹不已。

“我们引进小型缝头机、定型机,进入农户家,让定点接送孩子的年轻妇女和不方便外出打工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搞生产。”赵琦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扶贫模式的优势,“眼下,公司已形成县有扶贫产业园、乡镇有扶贫车间、村有家庭作坊的产业扶贫模式。其中,以大带小是关键,企业规模大,销量稳定,资金有保障,技术先进,才能带动周边乡镇的小车间,从而实现家家织袜子的盛况。”

赵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满怀憧憬:“我们的织袜劳动力是零基础,缺乏经验,所以产品还处于中低端品质。随着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技术越来越娴熟,我们将打造更高品质的产品,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前来落地,形成产业链。三年内,预计全县发展织袜扶贫车间三十家,培养家庭式作坊一千户,吸纳五千人就业,年收入达一亿,将家乡打造成‘华北袜都’。”

成立“蝎子基地” 利润几何倍增长

不仅有雁弘袜业,代县胡峪乡马圈沟已建成山西最大的蝎子养殖基地,更是成为代县人津津乐道的致富宝地。4月25日,记者跟随着胡峪乡党委书记李海东,从代县政府驱车10多公里来到马圈沟。“过去这山上常有野生蝎子,村民捕捉回来能卖个好价钱,现在蝎子数量逐渐减少,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中就有了建蝎子养殖基地的想法,并带着三个村民一同去山东拜师学艺。”

刚一进大棚,一股热浪袭面而来,郭建中指着宝塔形状的蝎巢说:“这是个辛苦活儿,35度多的室内环境,一干就是12小时,每天都是汗流浃背。挑选蝎子时,如果不小心被蛰了,会引起神经痛8个小时。”郭建中娴熟地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只待产的蝎子:“蝎子是很挑剔的,最怕嘈杂的环境,这山里虽然偏僻,但安静,温度、适度也恰到好处,符合蝎子对环境的要求。”

这沁透了养殖人汗水的蝎巢,收获也是喜人的。“一只蝎子一年可增长为20只,两年增至400只……蝎子这种几何倍增长方式,使得产业利润诱人,再加上蝎子的药用价值很高,市场需求量大,现在是供不应求。每年忙的时候,都会雇佣村民来分选黄粉虫,这是喂养蝎子的主要食物,基本上全村的留守村民都会来帮忙,平均每个人一次支付两千多块。”谈到销路,郭建中笑开了怀,“平均一只蝎子能卖一块钱,未来,我们打算在全县推广养殖蝎子。”

胡峪乡曾是全县脱贫攻坚的高地,如今已形成万亩果园基地、万亩小杂粮、绿色畜牧基地、万亩中药材基地四大产业基地,百姓日子越过越滋润。“我们的思路是依托生态,因地制宜,分区种养。”胡峪乡党委书记李海东笑着说,“通过策划举办采摘节,每斤杏涨到了3元,黄芪注册了‘正岭芪’商标,养殖的羊、牛、鸡,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资源丰富,村民干劲十足,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建立产业扶贫合作 带动九千户脱贫

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扶贫开展地如火如荼,特种养殖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代县政府与牧原集团签署产业扶贫合作协议,积极推动健康养殖业扶贫。牧原集团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此次采取政府+龙头企业+金融部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将带动9000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

谈起扶贫模式的创新,牧原集团代县扶贫办负责人王海云信心十足:“这种模式,就是代县政府主导贫困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县里5家银行向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资金统一由合作社运营管理。合作社建设猪舍并租赁给代县牧原,代县牧原按照投资额给付租金,合作社将租金用于给贫困户分红及自身运营管理。”2018年底,代县牧原落实全县各乡镇合作社猪舍租金581.35万元,此模式已带动全县170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带动代县村集体经济的破零。

据王海云介绍,除了上述的资产收益方式,为了防止扶贫养懒汉,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代县牧原在所建场区设立劳动岗位,对合作社实行劳务外包。针对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公司设立专场招聘会,进行技能培训,优先吸纳到牧原上班,单人年工资可达5万元左右,带动就业200人次,真正实现“一人上班全家脱贫”,对于非完全劳动能力的,代县牧原设置诸如门卫、保洁等公益岗位,引导贫困户用劳动获得收入,提高生活的尊严。2019年,为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代县牧原将争取带动代县30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过去一年,代县发展特色种植业、规模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光伏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药材产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工矿企业等9类产业,建设300个脱贫产业项目,带动4万贫困人口,实现贫困人口总体稳定脱贫目标。2019年,代县计划37个贫困村退出,5800人脱贫,在精细上下功夫,誓师打好这场硬仗,高标准、高质量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目标,对得起这片红色革命土地,对得起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