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李沁桦
“我们需要检查你的银行账户,请把你的储蓄兑换成金条,以调查资金流向。”一位老人在家中接到自称警察的电话,提取存款换购金条,放到对方指定位置后,被骗走177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5万元)。
这样的话术正被用于针对日本各地老年人的新型诈骗。据日本《每日新闻》26日报道,日本各地犯罪分子利用黄金的投资价值,诱使老年人将存款兑换成黄金,再想方设法骗走他们的黄金。
新型诈骗频现,3人被捕
9月12日,日本警察厅宣布逮捕三人,其涉嫌诈骗一名70多岁的京都老人,涉案金额为1.1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7万元)。自今年7月以来,日本爱知县至少发生4起类似事件,涉案金额从250万到2000万日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2万到97万)。
日本警方介绍,诈骗人员采用骗取金条的方式,而非银行转账的传统策略,是为了规避银行工作人员的中途干预,达到隐蔽身份的目的。如果受害者将现金提取后用于购买金条,“这看起来就像是为了投资而购买的,所以店员不会起疑。”
此类案件蔓延的另一个因素是飙升的黄金价格。全球局势动荡下,日元持续疲软,黄金一直被视为安全的投资对象。最新数据显示,现货黄金一度突破2630美元/盎司结算价大关,续创历史新高。对于现金充裕的日本家庭,黄金是对冲通胀的良好工具。
中京大学客座经济学教授内田俊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犯罪分子会通过强调日元贬值,来攻克老年人的心理防线,“不少老年人透露,他们以前投资过黄金,虽然骗子有办法让他们兑换加密资产,但说动其购买黄金的门槛明显更低。”
“老后破产”的背后
日本总务省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15日,65岁以上老年人占日本总人口的比例为29.1%,这也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老龄化的人口结构背后 ,是老年人更容易遭受诈骗损失的现实。日本《警察白皮书》统计,2024年上半年,在以诈骗罪为首的特殊欺诈案件中,70.9%的受害者年龄在50岁至70岁之间。且涉案的总受害金额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仅上半年,受害金额达到506.3亿日元,每起诈骗案平均损失金额为141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9万元),是去年同期的7倍。日本金融厅发布的社会报告也证实,近年来,许多日本老人冒险投资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因投资失败导致“老后破产”现象大量出现。
另一方面,深陷欺诈犯罪的则大多为年轻人。日本消费者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实施诈骗的群体中,约有40%的人年龄只有20多岁。
只将“老人被诈骗”视作犯罪团伙针对弱势群体的指向性犯罪,无法去除问题的根源。日本作家铃木大介在纪实小说《老人欺诈》中直言:“无论什么样的防范政策,只要阶级化社会继续存在,专骗老人的欺诈案就不会消失……将来,专骗老人的欺诈犯,肯定会降低行骗目标的年龄层。”
在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后,日本经济形势依旧并不乐观,其中包括社会阶层流动的停滞。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曾提出著名的“下流社会”论断,指出日本正在进入这样一种社会现实:中流阶层向下流动,成为下流阶层,由此而形成“下流社会”。他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年轻人群体,因为对下滑到‘下流阶层’这一情况不满,而诱发了一系列针对社会普通人群的不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