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题(6小题×5分,共30分)
1、影视语言
2、青春偶像剧
3、场面调度
4、电视文献艺术片
5、vlog
6、叙事视点
二、简答题(4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非平衡构图是什么及作用。
2、简述联想蒙太奇是什么及作用。
3、结合相关影视作品,谈话节目嘉宾的选择原则。
4、简述电视连续剧的特点。
三、论述题(2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相关影视作品,简述如何理解纪录片“真实”。
2、什么是影视作品的文学性,简述影视艺术学和文学的关系。
615影视艺术基础真题解析(部分真题分析)一、名词解释
1.影视语言
难度分析:非常基础,容易得分
定义:
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指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包括影像、声音、剪辑等方面内容。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
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像景别、声音、画面、色彩、影调等都属于视听语言。
答案关键词:蒙太奇、画面、声音、景别。
2.青春偶像剧
难度分析:非常基础,容易得分
青春偶像剧是以现代都市男女青年的爱情为主要题材,反映现代都市男女爱情生活的,具有时尚、现代特点,偶像色彩突出的电视剧。
青春偶像剧的故事空间通常为现代都市社会。青春偶像剧一般包含“青春无敌”、“真爱至上”“外形靓丽”“时尚先锋”等四个核心要素,如《一起来看流星雨》《一不小心捡到爱》《你是我的荣耀》等。青春偶像剧借助偶像效应来吸引观众,偶像的塑造又通过该类型的电视剧得以实现。
近年来我国青春偶像剧频频热播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故事情节冗长老套,青春气息不足,脱离现实社会等。
答题提要:以现代都市男女青年的爱情为主要题材、“青春无敌”、“真爱至上”“外形靓丽”“时尚先锋”等四个核心要素
3.场面调度
难度分析:非常基础,容易得分
场面调度,源自法国剧场艺术的术语,意思是“放人场景中”。电影的场面调度与舞台的场面调度,两者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舞台的场面调度是指剧场内各种视觉元素的安排,如布景设置、演员的走位、布光等,这些元素均在三维空间中完成。
电影的场面调度则要复杂得多,除了需要在三维空间中运用场面调度外,还要混合二维空间的布局观念。实际上,电影的场面调度是在三维空间的实际操作下,最后要通过摄影机拍摄完成的二维的活动影像。电影的场面调度是对视听语言的各种元素的综合调度,因此涉及所有视听元素,如场景的词度、摄影机调度、灯光调度、服装道具调度以及演员调度,等等。在这些需要调度的各种元素中,最为重耍的调度工作是演员的走位与摄影机运动的配合,即“人机运动”的场面调度。
答题提要:电影的场面调度则要复杂得多,除了需要在三维空间中运用场面调度外,还要混合二维空间的布局观念。
4.电视文献艺术片
难度分析:送分题
电视文献艺术片,主要是指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其画面的主要内容,通过电视技术的画面切换和组接,以及诸多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达到介绍历史事实,表达浓厚情感的电视艺术片种。要注意史和情的结合电视文献艺术片其主要构成部分是历史文献,其充分发挥了电视时空转换自由和多时空闪回的艺术功能,将镜头的视角,从历史的客观角度,转移到了现实的主观审视。既消除了观众与历史画面之间的距离感,又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意识,使受众能够亲切地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念。
电视文献艺术片以形象的思维反映社会生活,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注重文献的理性思维,又注重艺术的情感抒发,有机地融会在一起,以情感的流动作为线索,负载着深沉的思想,将那些似乎散漫的历史图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电视文献艺术片,以“艺术写意”为主。大量运用文献资料展现历史真实,同时融入了较多意象性的画面表现,构成了名符其实的电视艺术片,这种意象性的画面构图,给予观众的不仅是理念的历史认识,更是形象的艺术感悟。
答题提要:要是指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其画面的主要内容,通过电视技术的画面切换和组接,以及诸多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达到介绍历史事实,表达浓厚情感的电视艺术片种。
5.Vlog
难度分析:送分题
视频博客(video blog),也称为“视频网络日志”,是博客的一种类型,Vlog作者多以自己为主角进行拍摄,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上传与网友分享。
Vlog源于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多为记录作者的个人生活日常,主题非常广泛,以第一视角拍摄所见所闻所想,经过剪辑、配乐以及添加适当的字幕,制作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视频日记。
Vlog具有人格化和专业性的特点。受众在观看图像时,并不是独立于图像之外的,而是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加以解释,由此产生直接的情感反应。Vlog的优秀作品有着高级的非线性视觉逻辑和专业影像审美。
随着Vlog在国内的兴起,新闻领域中也有不少记者化身Vlogger,拍摄记录自己作为记者参与一线报道的工作生活日常,比如央视记者王冰冰的Vlog《人菜瘾大!王冰冰终于“学会”花样滑冰了》、康辉的《康辉的第一支Vlog:要出趟远门了》。
答题提要:视频网络日志”、Vlog具有人格化和专业性的特点。
6.叙事视点
难度分析:送分题
叙事视点与我们平常观影的主观镜头概念完全不一样,叙事视点是作者组织安排故事内容的角度,是叙事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是影视制作团体对于信息有逻辑的输出,以及对于观众理解和情感感受的一定控制,叙事视点的选定和运用在黑色电影中有集中的风格性的体现。
黑色电影不是一种电影类型,而是一种影视风格,故事总发生在灰色地带,多为犯罪侦探类型电影,阴暗潮湿的环境,低光源照明,制造阴影,危险又迷人的神秘女主角,男主角的内心独白等等制造一种颓废、荒诞、虚无的风格。纵观这些特点,和叙事视点最为接近的风格即是男主角的内心独白。
1976年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出租车司机》就是典型的以内聚焦叙事视点叙事,即将视角限定在男主角身上,只呈现男主角能够感知到的事情。最为明显的就是男主角的内心独白,在夜晚开着出租车内心对于生活的感触与痛诉,一个人在家形单影只的孤独,对于喜欢的女孩子的溢美之言统统用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将信息传递给观众,这样叙述者人物的叙事视点着重展现了人物的发展与内心世界,直观的将男主角立体的形象植入观众脑中。
答题提要:叙事视点是作者组织安排故事内容的角度,是叙事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是影视制作团体对于信息有逻辑的输出。
二、简答题
1.简述非平衡构图是什么及作用
难度分析:送分题
答题提要:案例和理论一起应用。
设计中,构图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部分。其实一部好的作品,在构图上很需要下功夫。构图,对整个画面的基调、形式感、视觉冲击力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各种构图手法中,非均衡构图法的运用是比较多的,能把这种构图法巧妙灵活的运用,会让作品立马摆脱单调感,提升一个层次。在电影中的某个画面如果打破平衡,则就暗示着有矛盾出现。
比如电影《黄土地》中,让地平线或者处于画面顶端,只给天空留下一条缝隙,画面产生不均衡感或者让地平线压低到底部,使得天空占整个画面的的大部分面积。
一、空间位置进行非均衡构图
这种方法是一种反平衡的构图取向。它让作品中的主要元素置于画面一角,整个构图看起来是倾斜、偏移的,给人一种失衡的视觉感受。这种构图要用到空间处理知识。
而谈到空间处理,首先要明确的是平面作品尺寸限定性,我们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在这样的限定下进行。我们谈到的非均衡构图,它所出的非均衡效果,说白了就是均衡构图的映衬下产生一种空间奇观化。
二、光影进行非均衡构图
在平面设计中,光元素是画面造型中的重要元素,在画面中的分布,光影与主题元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分布同样重要。
在非均衡电影构图中,我们可以运用光影在画面中的分布进行构图,常用的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种,顺光。这种光使得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现状,不易在阴影中显现,形成一种所描述物体缺乏质感与立体感的画面,使得主题元素平淡化。第二种,侧光。顾名思义,从物体侧面照来的光线我们称之为侧光。这种光使得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得到非常明确的展示,所以在设计中当我们想要表现物体纹理、物体好的质感时就会采用这种光影效果。第三种,逆光。是在这三种方式中表现力最强的光线。所呈现出的大光比、高反差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的艺术造型效果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三、色彩分布进行非均衡构图
运用色彩分布不平衡所带来的非均衡构图,使得画面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当各个色块在画面中使用越集中,产生的对比效果就越弱,色块使用越分散,对比效果越强;当色块处于中心位置时,画面均衡性越强,偏离中心位置时,非均衡越强。
事实上非均衡构图的应用很灵活,在设计中我们要打破常规思维,充分挖掘它的应用,更巧妙运用它表现我们的设计主题。
2.简述联想蒙太奇是什么及作用。
难度分析:基础题
答题提要:注意准确性,答作用,不是特征也不是方法。
“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现象并列起来。这是一种与诗的隐喻相类似的方法,但它的效果要比诗的隐喻更强烈得多。《母亲》中用冰河解冻象征革命力量蓬勃发展,以及用高擎的红旗象征革命的必然胜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段落。
(1)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3)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通过蒙太奇手段,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一个化出化入的技巧(或者直接的跳入)就可以在空间上从巴黎跳到纽约,或者在时间上跨过几十年。而且,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运动的并列与交叉,可以造成紧张的悬念,或者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恋人的两地相思。不同时间的蒙太奇可以反复地描绘人物过去的心理经历与当前的内心活动之间的联系。这种时空转换的自由使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小说家表现生活的自如。蒙太奇的运用,使电影艺术家可以大大压缩或者扩延生活中实际的时间,造成所谓“电影的时间”,而不给人以违背生活中实际时间的感觉。但需要注意的是,对蒙太奇的把握不能过长,否则会令人乏味,也不能过短,会让人感觉仓促。
蒙太奇这种操纵时空的能力,使电影艺术家能根据他对生活的分析,撷取他认为最能阐明生活实质的,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乃至最能抒述艺术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经过分解与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启迪力的部分,摒弃省略大量无关轻重的琐屑,去芜存菁地提炼生活,获得最生动的叙述、最丰富的感染力。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一片中表现法庭上无辜的丈夫看着被判罪的妻子的痛苦时,只集中拍摄她痉挛着的双手。《红色娘子军》里,琼花看到地主南霸天,便违反侦察纪律开了枪,紧接的镜头是队长把缴下来的琼花的枪往桌上一拍,避免了向连长汇报的经过。动作是中断了,但剧情是连续的,人物关系是发展的。这种分解与组合的作用,使电影具有高度集中概括的能力,使一部不到两小时的影片能像《公民凯恩》那样介绍一个人的一生,涉及几十年的社会变迁。
蒙太奇还有两个无法否定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如从作者的客观叙述到人物内心的主观表现,或者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种事态。没有这种交替使用,影片的叙述就会单调笨拙。二是通过镜头更迭运动的节奏影响观众的心理。蒙太奇的种种功能,使几代电影艺术家、理论家深信“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没有蒙太奇,就没有了电影”,认为电影要采用特殊的思维方式——蒙太奇思维方式。
3.结合相关影视作品,谈话节目嘉宾的选择原则。
难度分析:送分题
答题提要:多案例,少理论。
在众多节目类型中,访谈类节目一直备受听众喜爱。从普罗大众到行业精英,从文体明星到政商领袖,人们通过声音在这里畅读人生、交换经验、分享学识。
一、适口者珍,精准匹配
合适的嘉宾是一档访谈节目成功的关键。无论是一期访问,还是系列访谈,前期的策划会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方向越明确,在挑选嘉宾的时候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谈话节目也是如此,嘉宾无好坏高低之分,只看是否与节目匹配得当。选择符合节目调性、紧贴节目主题的嘉宾,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离题千里、不知所云。
1、依据节目类型选择
节目偏专业性(如房产、汽车、体育等),嘉宾宜选择相关专业人士或对此话题有一定关注及见解的人士(偶有跨界也能激荡思想,但没有积淀的跨界则很难存活);节目偏娱乐性(如脱口秀),不宜选择性格过于严肃的嘉宾。
2、依据节目调性选择
和谐型嘉宾:与主持人平分秋色、相得益彰的嘉宾,这类嘉宾往往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某领域的专业能力;主角型嘉宾:这类嘉宾多出现在传记类人物访谈节目中,他们能独立传播思想和经历,主持人在节目中起到的往往是导引作用。笔者近期所做的《凡人歌》即属此类;配角类嘉宾:更多充当主持人的助手和顾问作用,比如一些汽车节目、法律节目中的特邀嘉宾。
3、依据节目主题选择
《凡人歌》是一档针对城市各行业优秀从业者的访谈节目,侧重于平凡人的奋斗故事,若选择文体明星、政经领袖,就会脱离主题、显得突兀。
二、文火慢炖,多维沟通
食材精美,稍加烹制,便可奉献一道美味。然而,顶级食材往往可遇不可求,好的嘉宾也是如此。想要做好一档访谈节目,就必须善于应对形形色色的嘉宾,无论对方是自带流量的“山珍”,还是朴实无华的“小菜”,作为主持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其特性,掌握“火候”,耐心“烹制”。
1、选择食材,先要了解食材
网络的高速发展给广播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巨大便利。动动手指就能获取海量讯息。无论是朋友圈、微博,或是曾经的受访资料、个人作品,这些网络痕迹,就是一副嘉宾素描,而这幅素描,既是我们选择“食材”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制作“食材”的重要一步。
2、文火慢炖,,激发情感共鸣
与嘉宾的首次见面,尽量从见面地点、着装、时间等方面淡化见面的工作性质,消除正式感带来的紧张、压力和隔阂。通常情况下,笔者会将首次见面场地选在对方熟悉的区域(比如对方工作场所,或者对方家中)。见面说明来意后,先不深入谈论工作细节,而是通过相似经历、共同爱好、时下热点等搭建话题,快速激发彼此间的共鸣。掌握交流火候,让嘉宾放下戒备,全身心投入与主持人的交流当中,为正式访谈打下良好基础。
3、多维沟通,打破录制空间
笔者在实际录制中时常遇到此类嘉宾,生活中侃侃而谈、神采飞扬,一旦坐进机房,面对话筒,便浑身僵硬、金口难开。面对此类嘉宾,建议打破传统录制空间,将录制场所改到对方熟悉的环境当中,利用高保真便携设备进行录制,最大程度降低心理障碍。此外,将时下流行的vlog录制手段引入采访当中,在生活场景中轻松完成录制(比如参观对方工作环境,或者下班车厢当中),既可录制到嘉宾真实状态,又可丰富音频的临场感。
三、食不厌精,摆盘打磨
精美的食物离不开色、香、味任何一环,不仅需要烹饪得法,还得打磨“摆盘”细节。广播节目同样如此,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只有将每一个步骤做到极致,才能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听觉盛宴。
精心选择有故事、表达欲望强烈、表述能力高超,且契合主题的嘉宾;耐心挖掘嘉宾背后故事,引导嘉宾融入主题,使嘉宾产生正向反馈,进而激发主持人灵感,与节目受众产生良好互动;细心对待每一份采访素材,通过后期淬炼,丰富声音元素,提升节目亮点。以上不仅决定了一期谈话节目的成败,更深入影响着节目品牌的树立。
4.简述电视连续剧的特点。
难度分析:送分题
答题提要:案例和理论一起应用。
(一)连续性与长篇化
电视剧的连续性是电视剧的"主导性"艺术特征。电视剧能引发观众完整的艺术审美心理活动,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以"间断性"、"片段化"为特征的"集"的故事片段之间具有各式各样的"同一性"要素。这种片段的"同一性"要素在电视剧播出过程中显示为一种可识别的和可接受的"连续性",同时作用于观众的审美心理,吸引观众发生连续收视的行为。
电视剧的形式本质是"集剧"。所谓"集剧",即电视剧实质上是以"集"为基本叙事单位和传播单位的多集故事片的集合体。"集剧"的叙事体制既体现了现代媒介传播规律的内在要求,同时又为长短相宜、但又倾向于"长"的生产创作提供了体制基础。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
电视剧的逐日连续播出、家庭式的观赏方式、生活化的观赏环境等等,都使电视剧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以在内容题材、表演风格、台词对白上,电视剧都应体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化追求,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追求,甚至直接把生活搬上电视,平行复现生活,这一点异于电影的"奇观化追求"。
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是对日常生活的照搬照抄,陌生化的艺术处理是非常必要的。现实题材长篇电视剧的屏幕艺术情境"要达到合理性、独特性、可视性的标准要求,可以在电视屏幕视听形象、视听符号的创造中采取多种方式,而核心、关键的方式则是对生活化的对象作陌生化的艺术处理。
(三)通俗化
电视剧尤其是长篇连续剧在叙事模式上大多采用线性时间的连续叙事模式,这是对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弘扬。由于不存在叙事模式转换的障碍,中国传统叙事艺术很容易被改编为电视剧,直接成为电视剧创作的无偿资源,实现其当代的"电视化"生存与传播。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就是悬念叙事,电视剧的"片头"、"片尾"的预叙与回顾功能在本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特的悬念机制。
(四)情节性
电视剧几乎自由的连续性,使它既可以从容展开一个复杂故事曲折发展的过程,又可以细腻描摹一个人物形象变化成长的经历,从"情节性"的角度来看,电视剧存在两种结构模式: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和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结构模式,即情节中心论与人物(性格)中心论。情节中心论:以故事内部的矛盾冲突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曲折的情节发展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人物性格,如《水浒传》。人物(性格)中心论:情节主要动力来源于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质和主要人物之间形成的性格冲突,人物形象性格特质的变化和人物之间性格冲突的此消彼长决定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如《大宅门》。
三、论述题
1、结合相关影视作品,简述如何理解纪录片“真实”。
难度分析:基础题。
答题提要:纪录片影像呈现的“真实”只是对真实的一种再现,那么,对于这道题,如何于“真实”地再现中创造出有引人入胜的“真实感”是答题的重点。例如,建立叙事中的逻辑真实和情感真实等等,案例和理论一起应用。
纪录片真实性研究是纪录片研究的核心问题,当代纪录片较之过去有着深度发展,真实性亦是如此。当代现实背景下的真实性已趋于一种综合性认知,影响因素众多,理念更具现代化,内容价值传递更加自然、直接。其表现真实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声音呈现:刻画纪录片细节真实
纪录片视听语言中,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的目的都是凸显纪录片真实性。有人认为纪录片中画面效果要优于声音,其实声音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是极大的,有时甚至可以作为评判纪录片真实性的重要标准。声音进入银幕世界以后,艺术家大大增强了对电影艺术的信心,认为电影同样能够做到戏剧和小说一直在做的事情:讲述关于人的复杂故事,而且故事中的人物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面临的人生问题。
在影视作品中,声音具有传递文字和传递隐喻情感的能力。传递文字,直接体现为纪录片中的解说词或对白等,由声说字,声音直接转述文字达到浅层表意功能。另外,非文字性的声音表达即音效的使用,也一样达到传递文字的作用。例如关于猎杀动物的纪录片《战利品》,当枪声响起时,其对传递文字而言是单纯的传递枪响的声音。
而在纪录片中声音更大的作用是通过音响传递隐喻情感。纪录片中常用的音响为自然音响,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声音。大量真实声音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现场的真实感,达到现场的真实复原,使得声音的传递更加直接、真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自然音响的大量使用,还使得隐喻情感的传递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声音还能赋予纪录片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地域背景。选用特定背景下的音乐,可使观众明确其拍摄的时代背景;采访时被采访人的方言,真实地体现出地域性。
二、记载价值兼顾美学形态:描摹纪录片整体真实
纪录片的记载价值是纪录片的核心功能之一。纪录片的记载价值从长久的时间跨度来说是史料价值,它可以作为一部生动的记录文献,为某一事物的发展兴衰提供影像资料,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例如大型纪录片《故宫》,全片从建筑风格到宫殿设置到文物典藏,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示出故宫的恢弘磅礴,生动地展现出当时的宫廷生活,也展现了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其大量使用场景再现,达到最大化的真实性还原,并归类分级形成叙事主线条,拥有最清晰的记载方式。
纪录片本质上是创作者通过记录生活传递感情,所以对于纪录片的美学形态与生活密切相关。美学又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当代的美学价值更倾向于个性化、大众化和娱乐化。以2012年的中国纪录片为例,该年度被称为中国纪录片品牌元年,期间涌现出如《舌尖上的中国》 《超级工程》等一批高质量的纪录片,都具有现代的美学形态,选题更具个性化。诸如《舌尖上的中国》类纪录片聚焦特色美食,深入社会生活,拍摄方式多样化,配以轻松的音乐音效,使得全片更为娱乐化。
三、纪实手法:衬托纪录片表现真实
纪录片纪实手法是纪录片表现真实的重要手段,是对记录主体完整记录的方式,其核心是纪实性。此种纪实性若以前文对真实性的两种不同理念作为理解方式,其总体上可被解释为综合性情感真实。纪实手法的表现更为细致,追求综合性真实是其表达目的,该手法中的多种“目的性”手段为达到综合真实的理念追求提供了实质性帮助。主体真实、完整记录是纪实手法的首要表达任务,此种真实不仅是故事和情感的真实性,还包括对画面真实的追求,力图在记录的画面中呈现出主体生活化的表现和周围环境的极致真实。
纪实手法会在录制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与被摄主体沟通,使其在画面中呈现出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动作自然不做作,达到忽视摄像机存在的生活状态,呈现出生活化的一面。对主体之外周围环境进行精心布置,选取最适合主题表达的生活场景,做到主体之外的空间真实,达到辅助表达的目的。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是追求记录主体的真实,而对其完整的记录则表现为摄录过程中的细节捕捉。
纪实手段中技术手段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手段中除了镜头使用还包括纪实性的剪辑手法,以及辅助纪实表现的叙事结构、灯光布光、音乐音效以及造型等以专业手段帮助纪实的方式。无论是拍摄前、中、后期的工作,均以纪实手法的极致运用,达到理想的真实性效果呈现为目的,这些都是真实性表达的重要条件。
总而言之,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不同的纪录片真实性理解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纪录片形式、风格,同时真实性创作理念赋予纪录片的核心内涵,也需要外部形式和内部意义的辅助,才能完整真切地表达出创作意图。
2、什么是影视作品的文学性,简述影视艺术学和文学的关系。
难度分析:基础题。
答题提要:影视文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在,影视文学也是一种文学艺术,而影视与我们所通常认定的文学有其相通之处,也有互补之处。因此对于这道题,要分点说清楚文学和影视之间的关系。
一、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呼应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叙事结构分为两层,一层是由作家本人亲口讲述个人经历(由于马烽已故,由马烽的女儿以及熟悉马烽农村生活经历的贾家庄村民代为讲述),另一层是导演贾樟柯对四位作家口述材料的组织与记录。电影的记录与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互文关系,共同串联起20世纪2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百年间的中国乡土记忆。
文学记录时代、表达时代、推动社[1]袁海燕.《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电影与文学共同构建乡土记忆空间[J].名作欣赏,2023,(30):会运动,比如贾家庄村民回忆马烽来到贾家庄组织村民治理盐碱地、宣传婚姻法、宣传粮食统购统销、成立合作社的故事,马烽与农民同吃同住,记录农民生活,从土地上创造描写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
文学唤醒生活,连接乡土记忆。贾樟柯将“吕梁文学季”出场的众多作家剪辑在一起,文学成为回乡的引线,在故乡与文学的横切面上呈现个人的记忆与心事,引出人物群像,触动人们对故乡与文学的想象
二、文学的影视化浪潮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许多艺术作品的原始形态,而影视艺术作为最具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银幕上出现之时就与文学作品形成了密切的内在衔接。可以说,恰恰是文学作品这样富有情感价值和文化韵味的土壤孕育了现代影视作品,并且给予了影视作品以鲜活的动力和血液,让影视作品得以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
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发展为影视作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影视作品的创作又为文学作品拓展传播范围和传播深度提供了渠道与平台。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完全不同,例如,很多作家会采用大量修辞手法提升文学作品的文化韵味;而影视表演也有其独具意味的表现手法,其往往会通过视听展现的方式向观众传达影视艺术背后的内容。
目前,我国电影排行榜中的热门电影大都是热门IP文学作品的改编作品。有了热门IP文学作品,剧本的创作者不用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将角色和剧情搬上银幕,这样的剧本更成熟,也免去了剧本创作者推敲人物关系和梳理故事情节的流程。
三、文学的资源与改编的突破
电影《河边的错误》找到了作者性和类型感的平衡,对余华原作小说取舍精巧有效,张扬出来的“悬念感”“状态感”“荒诞感”和“生活质感”很有说服力,转化出来的奇观性、诗性、元电影元素也凸显出导演的个人风格。电影对于文学资源的挖掘和使用充分,并突破了不少改编可能面临的风险:从情节上说,增删有度,替代合理;从叙事风格上说,有着清晰的从“无主体话语”向“主人公话语”的演进;从视觉风格上说,营造了一种从迷离到清晰的时空感 。
电影《河边的错误》改编的创新与突破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①类型化元素和外壳:比如《鲜血梅花》对于武侠小说情节模式的戏仿,《古典爱情》对于才子佳人小说和民间故事的戏仿,《河边的错误》对于侦探故事的戏仿。
②原作小说里表达的偶然性、荒诞感、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因为压力和无法解决的矛盾,人的精神状态在正常与崩溃之间的游移,这样的情节和主题是具有作者性和人文性魅力的。
③侦探线索串联下的“疯子”“嫌疑人”与“被害人”小镇群像人物,是触及了不同年龄、性别、阶层、境遇的新鲜的“典型人物”,具有生活的质感,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四、中国式科幻文学的社会想象与中国科幻电影
中国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不仅助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而且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名片。科幻题材网络文学已成为网络文学领域规模增长最快的类型。
从科幻文学到科幻电影,再到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中国科幻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科幻文化的兴起本身意味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新时代的文化表征。科幻题材网络文学具有对外传播价值,借助科幻这一海外受众比较熟悉的文化类型,更容易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中国式科幻文化的双重想象,一是彰显科学、理性、文明的现代主义“探索”精神,相信科学、理性可以改造、改变社会,相信工业生产、工业建设对国家现代化有重要意义。二是不同于讲述对外殖民扩张和星际移民的西方故事,而是返回地球家园,朝向内在精神、守护地球、人类的自主家园,如科幻电影《独行月球》等作品。
810影视艺术创作实务真题(部分真题分析)一、论述题(2小题×40分,共80分)
1、结合具体影视作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影视文化的结合。
2、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短视频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二、策划题(1小题×70分,共70分)
1、策划一档主题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人文访谈节目。
810影视艺术创作实务真题解析(部分真题分析)一、论述题
1.结合具体影视作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影视文化的结合。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不仅文化内容丰富,在精神层面也有着广泛的传承,为当代的影视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思想意识形态。
将我国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素材应用在影视文艺的创作中,能使我国的影视文艺作品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也能在融合的过程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与传播。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艺术家面对中国的历史、现实,投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创作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它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国文化中一些内在不变的重要精神。
这些精神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的宗旨与精髓,是中国文化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复现的主题和论争的核心;另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前进的内在动力,是中国文化得以不断赓续、保持活力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在影视文艺中的价值表现
影视作品中的意识形态渗透对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影视作品在现代也逐渐成为了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媒介。
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是以和为贵,以孝为本,以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为贵,这就需要我国人民来发掘自身的传统文化精髓,将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传统融入在影视作品中,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文化的优秀品质。
2019年7月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记录。电影取材于中国经典的神话故事,主角哪吒颠覆以往传统的正义形象,成为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少年郎,核心讲诉他在面对不公平的命运时奋起抗争的经历。电影大量创新传统文化元素如憨态可掬的青铜器结界兽,太乙真人的指纹密码锁,开启虚拟仙境的山河社稷图等。最让人产生共鸣的是电影所展现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鼓励年轻一代在磨练中奋勇前进,不负韶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凸显了时代精神,展现时代价值,使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二、言、象、意的中华美学对影视美学的形成影响
中华美学中包含着不同的流派,无论是楚骚,还是禅宗等各家思想与文化,都给影视文艺创作带了一定的灵感。由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画面追求一种朦胧、虚拟的非现实感,传递出一种以形写神虚实相生的意境,致使中国早期电影在意境的追求上,善用画面表现“雾里看花”的美学特征。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电影意境的营造忠于场景与人物的融汇,由外在的景物传递着人物的心绪,延伸着人物的性格,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那山那人那狗》是90年代中国民族传统散文诗意电影的典范。电影开场便描绘出美丽的湘西自然景观,翠绿的青山,清澈的流水,幽静的村庄,勾勒出一幅淡雅、朴素的山间景象。在影片中,导演将父子之间起起伏伏的情感融于绿水青山之中,在宁静悠远的意境中,使色彩具有了情绪功能,烘托着人物的心境。
同时影视生产中审美表现的场景化,不仅体现影视艺术的审美创造力,一样也传递文化价值观。
例如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使用4K超高清主屏和大量冰屏,并借助舞美灯光音效,把3000 平方米演播大厅打造成古典美与现代感并存的比赛场景,选手置身其中与百人团比拼,仿佛古时两军对垒;选手答题时令旗招展、鼓点密集犹如将士出征;比赛中解读诗词用的高清大屏幕成为一幅徐徐展开的雅致、唯美画卷,尽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
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核心命题,是中华民族的根性所在,是由具体而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所决定的,是促进当下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身处在中国大地上,浸润在中国文化中,影视创作者无论有意无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传统文化精神的响。无论是对传统价值的维护和传承,还是揭示传统价值与时代语境之间的矛盾,都是电影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重新思考和转化发展。
未来我们既不可能离开这片土地,也不可能脱离我们的历史,因此当继续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姿态,在影视创作中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创新发展。
2、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短视频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短视频的产业影响不仅体现在宣发、营销环节,在内容创作、产业结构等方面给影视文娱行业也正在带未深度改变。一方面,在授权合作前提下,短视频“二次创作”的混编特点为影视作品内容开发注入来自“积极受众”的新活力,延长了影视作品多媒介多富口多形态的生命周期和传播半径。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在输道内容,激局头部项目、跨谋介互动,促进跨谋介、融提介生产和传播方面也形成了巨大潜力,短视频以其“投平快产”的优势成为“内容 +宣发 +营销 +内容”链条的重要推动者。
2021年4月,包括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视、在内的53家影视公司以及爱奇艺、腾讯、优酷等五家视频平台,联合 15家影视行业协会共同发表声明,对网络上未经授权对影视内容进行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发起维权行动。显然,维权的针对对象是抖音、快手等覆盖影视区“一创”作品的短视频平台以用户生产内容(UGC)为主体的视频平台。这次联合声被视为以影视作品为代表的“长视频”及相关主体平台对”短视频”的宣战。
此后,经历了一年围绕影视作品著作权的诉讼,长、短视频之间的缠斗却忽然以冰释前嫌.探索共赢告终。2022年,快手率先与乐视平台的自制视频达成授权合作,抖音进而与搜狐视频握手言和。9月,抖音发布了“爱奇艺二面向用户征集对《琅琊榜》《武林外传》等影视、综艺的二次创作作品并给予奖励。爱奇艺和抖音的“和解”,似乎标志着“长视频和“短视频”平台对共赢策略的初探,同时也预示着影视作品和”二创”内客的结合正式被纳入影视内容创作的流程之中。对于长、短视频平台而言,二者的结合解决了前者的流量缺口和后者的内容缺口而对于今年来受到诸多冲击的影视文娱行业来说。
1. 对电影内容的影响
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短视频会对电影内容进行解说等二次创作,这种行为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侵权行为,对于“爱优腾”等长视频网站而言,会对其盈利模式带来压力和打击。
同时,短视频的呈现方式会对电影内容进行大幅度折损,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变为了简单直白的故事陈述,失去了其视听特色。此外,短视频有时也会作为影片的表现对象,支撑影片所表达的社会观点。
2. 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短视频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短视频平台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观影方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电影信息。
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也为电影营销提供了新的路径,短视频可以通过二次创作将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剪辑出来,有利于电影传播。片方通过算法与目标观众进行精准互动,使电影在上映前、中、后期都可以不断进行快速的口碑发酵,如《隐入尘烟》的营销中,短视频就发挥了极大作用。
此外,短视频平台的较低门槛使得更多创作者可以进行个性表达,使得人人都能在短视频时代成为导演。但是,且投资者和发行商可能会更关注更短、回报更快的方式,从而使独立电影导演更难为其长片项目获得融资或发行。
3. 对观影习惯的影响
某种程度上来说,短视频在塑造观众口味和偏好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观众或许会形成信息茧房,并容易让注意力下降,使观众沉溺于即时满足,这对于电影而言是更深远的潜在影响。其次,这可能会导致观众对于长片电影的需求下降,或观众口味会转向更浅显的故事讲述。
短视频在内容创作、产业纪构等方面对影视文娱行业也正在带来深度改变,短视频和传统影视企业及长视频平台在未来仍有巨大合作空间。一方面,在授权合作前提下,短视频"一次创作"的混编特点为影视作品内容开发注入来自“积极受众"的新活力,延长了影视作品多媒介多窗口多形态的生命周期和传播半径,提升存最作品的"续航”能力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在输送 P内容,激励头部项目跨媒介互动,促进跨媒介、融媒介生产和传播方面也形成了巨大潜力。短视频以其“短平快广”的优势成为“内容+宣发+营销+内容”循环链条的重要推动者。
二、策划题
1、策划一档主题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人文访谈节目。
节目策划模板
一、基本信息
1.节目名称
2.节目类型
3.播出频道
4.节目时长
5.播出时段
6.节目集数
二、综合设计
1.创作背景
2.创作目的
3.节目宗旨
4.节目特色
三、内容设计
1.主持人风格
2.节目流程
四、摄制策略
1.人员设置
拍摄方式:演播室➕真人秀,主持人中心制
主持人设定:女性、理性
编导:2人,负责节目策划、选题确定、文稿窜写,后期编辑的指导
导播:根据导演要求切换节目需要镜头
摄像:7人,演播室2人,嘉宾拍摄5人
剪辑与合成:3人,参与节目策划、选题、负责后期节目编辑、片头片尾片尾花絮,短视频制作与合成。
2.节目包装
片头一个,片尾一个,模版之间的过渡片花一个,宣传片一个,嘉宾以及选手的介绍模版各一个,节目中精彩瞬间的处理模版若干,背景音乐、特效音乐若干。
五、宣传与营销
1.广告赞助
片头,本节目由赞助商特约播映
节目中插播广告商广告
节目播出时,屏幕右下方设置广告商标示
现场设备,如道具、布告板等添加广告商标志
2.节目宣传
电视媒体:在节目播出前后播放预告片,并在其他时间短节目进行本节目广告投放。
网络媒体:制作特辑,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投放,并同步上传到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等头部视频网站,同时开播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账号进行短视频投放。
六、经营创收
要整合节目资源,尽可能多的创收资源。吸引广告客户的广告投入。品牌实现花式植入,定制化打造。除了节目的特约播映、赞助播映、冠名栏目、广告时段等,还能通过开发周边产品等方式进行经营创收。
详情咨询 卓舟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