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妈妈发现女儿欣欣总喜欢一个人在房间自言自语,很是担心。
于是赶紧去向心理医生咨询。医生结合了欣欣最近的学习生活状态,给出了结论:升学考试临近,孩子备考压力过大,才出现了自言自语的行为。
听了医生的解释,妈妈才稍稍放心了些。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当面对为难和惊慌失措的压力时,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自言自语。比如,刚才还在手上的手机,一转身就发现不见了。现在又急着用,便会不自觉地嘟囔“到底放哪儿了呢?”
美国科学家希伦曾进行过一项感觉遮断实验:将实验对象安排在隔绝的房间内,并要求躺在床上,实验人员则观察和记录他们的反应。
结果,8小时候后开始有人吹口哨、自言自语。这是感知孤独和寂寞的开始。
他们通过给自己施加刺激来消除寂寞感和孤独感。
而自言自语是人们最常用的刺激之一。
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做事的情况,被称作“退化现象”。
这里的“退化”是指某些行为退化到了幼儿水平的现象。
成年人通常是能够分辨出哪些事能说出口,哪些事不能说出口的。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无法控制和分析出这些,他们会无意识的将正在想的话立刻讲出来。
而当人出现这种退化现象时,大多是因为心中焦虑所导致的。
偶尔和间接性的自言自语可以不必太过担心,这反而是一种自我缓解焦虑的方式。
但若出现长期性、频繁的自言自语状况,还是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就医。以防止焦虑症状的逐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