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大家好,我是老古。
今天给大家带来避暑系列最后一篇,古人的夏日穿搭手册。
得益于现代社会的开放,热了
我们敢脱,敢露!
然而,古人因为封建礼教的约束,在袒露身体的尺度上并没有现代这么自由,那他们老是包裹的严严实实,不会闷热吗?不会中暑吗?
其实呢,不会!
首先,这里有一个误解。可能是受现在的影视剧的影响,我们总认为古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包起来。尤其是女性,身体是不能随便被外人看到的。你看华妃娘大夏天也包的这么严实。
其次,古人没那么死板的。大夏天,还穿那么多的话,真的会热死的。他们也是知道冷暖的,衣服也会及时增减,“春秋以缎绸、夏以纱、冬以裘,随时所宜”。
再说,古人聪明着呢,他们的夏天的衣服啊,内藏大玄机!
搭配 有玄机
魏晋之前
男人爱赤膊,女人爱“开裆”
男人赤膊没什么好讲的,现在的男人也这样,没差!所以,我们来重点说说女人开档这事儿。
魏晋之前是没有我们现代这种裤子,他们就穿胫衣。胫衣可以当做是现代裤子的祖宗,它只有裤管,没有裤裆,有点类似现在的长筒袜。裤口较肥大,没有裤腰,上端用带子系在腰部。小风嗖嗖裆下过,别提那个清爽了!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急了,那不是都走光了吗!别慌别慌,这种胫衣可不是单穿的,它外面还会穿前后两片的“裳”,类似现在的围裙。
然而,即便有“下裳”挡着,如果动作幅度大一点,还是很容易走光的。所以当时还明确规定:不能轻易提起下裳,除非过河时,否则便是失礼,属“不敬”。《礼记·曲礼》中所谓“劳毋袒,暑毋褰裳”,也是这个意思。
秦汉时期,不只女性穿开裆裤,男性也这样,更有人里面连开裆裤也不穿!画面太美,老古我并不想脑补!(捂脸)
唐
性感升级
出现“半臂装”、“袒胸装”
汉魏时期,女性就开始露手臂,于是就有了半袖款式的上衣,其形制为对襟,袖长不超过手肘,下摆与腰齐平。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短袖了,当时叫半臂。这种衣服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前卫了。如果与襦裙搭配,就叫“半袖裙襦”,隋炀帝杨广后宫里的女性大多穿这种半袖装。
到了唐朝,半臂装仍然在宫廷女性中风靡。《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半袖裙襦者,东宫女史常供奉之服也。”
唐代考古中也经常能看到半壁装。唐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的壁画上,都能看到穿半臂装的女性。
唐永泰公主墓《七宫女图》
除了“半臂装”,唐代还有一种更性感的女性装束——“袒胸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领口,一改传统的圆领、方领、斜领,加大开口尺度,剪裁成“袒领”。
以唐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为例,画中宫廷女官们的上衣衣领都低至胸部,脖子与乳房上部都裸露在外。
“袒胸”装凉快性感,但穿着也是有规矩的。
穿着场合:一般只能在宫廷、闺阁等特定场合。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比较能反映唐代女性服装的《簪花仕女图》,就是在宫廷里;《虢国夫人游春图》,虽然是在外面踏青,但所到之处也是事先清过场的,私密性是能够保证的。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穿着对象:一般是贵族女子。
普通女子的穿着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保守的。
穿着过于暴露,是会被惩罚的。唐高宗时期,袒胸装格外流行,高宗两次下令,要求臣民着装得体。到了开成四年(839年),皇宫举行元宵节灯会,延安公主穿了精心设计的衣裙,不想唐文宗一见便勃然大怒,不仅将公主轰了出去,还罚了驸马两个月的俸禄。至于唐文宗发怒的原因,有说是因为延安公主衣裙过于奢华,还有一说便是指其衣裙过于宽大裸露,以致频频走光。
宋
“褙子+抹胸”穿搭出现
低胸装依然流行
到了宋朝,有人认为宋朝因为理学的出现,礼教的束缚,就不能穿低胸装了。其实,还好啦。内穿抹胸,外套褙子,就是宋代女性的潮流穿搭。很像现在的小姐姐们“吊带+防晒衣”的搭配方式。
宋·钱选《招凉仕女图》
南宋佚名《歌乐图》,描绘的是宫廷女伎演奏、彩排的场景。图中女性,曲线不明显,但着装就是典型的抹胸+褙子。
同时,低胸装也很常见。南宋画师刘松年《茗园赌市图轴》局部,图中提茶瓶的市井女子,穿的是低胸的抹胸,事业线微露。
底层女性穿低胸,贵族女性呢?也不例外。来看宋人笔下的宋仁宗皇后像,穿的也是低胸装。
清
避暑黑科技,竹丝隔热衣
到了清代,出现了一种透气性强、隔汗效果显著、工艺极为复杂的黑科技——隔汗衣。用细竹管做成,贴身穿着,可以防止衣服被汗水浸湿后粘在皮肤上。
这件竹马甲是清代早期的细竹衫,长720毫米、宽540毫米,以数十万根直径仅1毫米、长仅5毫米的细竹管,用细丝穿缀而成。
那么细小的竹管,还要中间挖空,用丝线串起,可见制作难度之高;所用细竹管采自广东和广西海拔300米至800米石山上的天然单枝竹,原材料产量不多,而一件竹衫需要数十万根细小竹管,制作成本极高,决非普通人所有。现今此种原料早已灭绝,工艺也已失传。
材料 有玄机
贵族 纱衣
纱衣,因为自身的三大绝招,深受古人的喜爱。这三大绝招就是至轻、至薄、至透!
不要想污
首先,至轻,有多轻。
湖南的马王堆大家应该知道吧,那就出土了一件素纱蝉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0厘米,而它的重量却只有49克。什么概念呢?就这么说吧,我们现在一个鸡蛋一般就有50克了,你自己品一品。
而且更惊奇的是,这可是一件西汉初期的衣服啊。说明我们老祖宗在那个时候就有了极高的养蚕、缫丝、织造工艺。
其二、至薄,有多薄。
西蜀花蕊夫人在《宫词》中,咏宫人夏日纳凉时之情形,有言“薄罗衫子透肌肤”。词人李清照夜在《点绛唇》中写到“薄汗轻衣透”。
说的就是纱衣薄的可以直接看见里面的肌肤。稍微出点薄薄的汗,就能透衣。这就是现在的透视装啊有木有!
其三、至透,有多透。
文献中有一个“锦衣五重”的小故事:一位阿拉伯商人看到一个穿着纱衣的唐朝官员,透过衣服还能看见他胸口的黑痣,惊叹道:‘‘您胸口上的痣,怎么透过两层衣服还能看见?”官员哈哈大笑,请他靠近再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层纱衣。所以你看,什么透视装,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
《北齐校书图》身披透明纱衣的学士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们熟悉的白居易和元稹这对好基友,也曾互赠纱衣。
元和年间,白居易身贬江州,元稹被贬通州司马。白居易担心通州太热,就给元稹寄了一套轻纱生衣:“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元稹收到后表示很感动,于是也回赠了一匹绿纻丝纹布和轻容纱,白居易立马请夫人用这些布料做了一件绿纻丝单衫和一条白轻容纱单袴。
这里的“轻容纱”,是“纱之至轻者”。最好的朋友,就得送最轻的纱。两人的友(ji)谊(qing)真的是感天动地呀。
平民: 麻 葛 苎
纱衣万般好,但就有一样不好:太昂贵!
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那一般人怎么办呢?别急,古人可是很重视夏天的衣服。穿不起丝绸纱衣,他们还有别的选择。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学会了从葛、麻等植物皮中提取纤维制作衣料。
麻布
用大麻的茎杆纤维捻线织成,价格较低廉,普通老百姓夏天就会用麻布,所以平民也叫布衣。
葛布
《韩非子·五蠹》里说,尧就是“冬日魔裘,夏日葛布”。可见,夏天穿葛布是比较凉快的。
葛和麻一样,是中国原产的最早拿来捻线织布的植物。到了周朝的时候,夏天做衣服的布料已经有了细葛布和粗葛布之分了。
春秋战国时期,葛布更是风靡一时。当时,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为了表达自己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的诚心归降,就倾全国之力上山采葛,然后织成十万匹极其精细的细葛布献给吴王夫差。杜甫这样描述细葛布:“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苎
另一种适合夏天穿的布料叫苎。苎来自麻,也叫苎麻。它的纤维细长坚韧,又有光泽和弹性,是比大麻布好很多的料子。
不染色的苎麻布白得发光,薄而柔软,它的纤维比大麻透气、吸汗,还散热快、干得快,又比棉布轻,最适合做夏布。
织得细密的苎麻布光泽能追绸缎,在汉朝时就用来做宽袍大袖的深衣,给诸侯大夫们当家居服穿。
老古说
古人爱穿纱袍、长裤,看似闷热,其实不然。
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会不自觉地吸热。他们宽大的衣服,不仅能覆盖皮肤,还非常通风,形成“小对流”。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生产力发达、人们的知识水平也高,所以有时候难免觉得以前的人类什么都没有、干什么都不方便,日子过得很艰辛。
是,古人的社会生活是有很多方面不如现在,但即便是那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制作出了工艺极高的,现在都不一定做的出来的素纱禅衣和竹管隔热衣;王莽时期发明了与现代极其相似的卡尺;完成了震铄古今的大工程——兵马俑、长城……
所以啊,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他们能做到的可比我们想象的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