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该/你也配/你怎么不去死/肯定不是什么好人/都是你的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真好意思啊/父母白养你了/真给家里人丢人/你怎么配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不行别怪社会/真不要脸啊/无病呻吟/说不准就是做那种工作的/你身边人怎么没骂死你/就是为了博眼球/想出名想疯了/有娘生没娘管/收钱了/为了钱/割韭菜/装的大义凛然的背地里谁知 道是个什么玩意/真坏/犯贱/矫情/怎么那么脆弱,我就说说而已。
◼️ 打出这些话只需要花费一分钟的时间,平均下来其中的每一个句子几秒钟就能出现,但就是这「几秒钟」「甚至来不及经过大脑思考」「随口蹦出的污浊」「写过就忘的内容」可能造成的恶意,有的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可以想见,一旦传播与对话的门槛被降得极低,私人的话语空间被全然的曝露在外时,这些恶意也就无处不在的、四面八方的涌来:根本就不需要了解你,甚至根本就不需要了解整件事,言行、举止、甚至头发的颜色、穿着的衣服、固有的身体曲线,都能变成恶意中伤的对象——中伤了这一个,又急急忙忙赶去中伤下一个。
◼️ “ 不出两个月,你的生和死都被掩埋了——多么好的时代,把愚昧喂养成一头猛兽,他们伸出手,让它舔。他们掏出心,让它舔。有的死也是恶,在恶面前退让的善良是恶,那些为你哭泣的,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帮凶。有时候我定定地站在这里,任傲慢,无知,龌龊,短见这些时代的病症——染上身。”
◼️ 终于,终于,在经历了雪莉的离世、德阳女医生的自杀、罗小猫猫子的自杀、赵上上的离世、刘学州的自杀、 打赏 200 块给外卖骑手的女孩的跳楼、郑灵华的自杀、被拖行孩子的母亲自杀等一系列悲剧之后,再去退让、忍受,那就是真的是余秀华老师写的:在恶面前退让的善良是恶。
◼️ 好在终于不再退 让,2023年7月,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网络暴力的治理,在前序无数的策略与文件之上,终于向着更完善的法律,迈进了一大步。
07/16/Sun .
网络暴力及其治理
是今年毫无疑问的TOP.1
@TuTouSuo™️
我们一直在反复说道,「新闻与传播」这个学科给予我们的是看待社会问题的方法与视角——如若我们带着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网络暴力这一行为,那么除了要聚焦于「暴力的发生、暴力的表达」与正在出现的「暴力的治理」之外,我们还应该从更本质的逻辑,去思考暴力发生的根源,暴力表达背后的情感、暴力治理的措施以及政策等措施落地之后,在形式的遏制之上,又要有如何试图从根本上缓解暴力产生的情绪。
作为今年的绝绝对对的TOP.1考点,网络暴力这个话题隶属于「网络治理」大专题,又因今年的一系列新规政策而可以独立成一个体系——因此,站在考题和理解感知社会现象的视角去解析网络暴力,我们讲解这个专题的基本逻辑也可以被书写成:
2023年的数起网络暴力事件与陆续出台的网络暴力相关政策——站在政策的视角上去看待网络暴力的成因,进一步分析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网络暴力进行遏制——站在政策的可能性、强制性的基础上分析作为一种社会情感表达的网络暴力,在社会意义上不能仅仅靠政策的遏制,还应理解其背后存在的社会情绪,并加以分析、疏导和重建。
现在,我们就沿着这条思路,对作为结果的政策、政策出台背后的原因、原因背后的深层次情绪和对情绪的理解,作为理解网络暴力、构建网络暴力专题、回答网络暴力问题的三个视角。
️ 2023年网络暴力治理措施
️ / TuTouSuo / 网络暴力热点专题
◼️ 2023年7月10日,起草《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
【政策性质:全链条策略】《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作为一部部门规章,它强调的是“源头治理”和“过程治理”。网络暴力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是不可逆的。所以从源头、从过程,去预防、遏制,及时发现并且制止它,这个可能和“结果治理”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治理重点与关键环节:网络平台】网络暴力的主要承载渠道是平台。对于网络平台来讲,它有这样的技术能力,也有这样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它离网络暴力所发生的场域最近,有直接的主体责任去对网络暴力进行监测预警、发现识别、及时处置。所以,《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把重点的篇幅、重点规范的对象指向平台,应该说是找到 了关键,抓到了关键环节(此前各类措施都缺乏对网络暴力的明确定义与对象,而此次对网络暴力的定义,也直接指出了网络暴力的治理核心)
【政策意义:是约束也是赋权】在明确了网络暴力治理中的平台责任之后,一方面法律明确提出了更为完整的「阶梯性」处理措施,对网络暴力的事后追责会 按照情节的严重程度不断发生变化,包括警告、列入黑名单、禁止注册、追究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处罚;同时,在处罚时进一步赋权给平台,在前几级的处罚梯队上,由平台对暴力者进行「数字监禁」(禁止网络暴力者使用平台、接入互联网空间、与数字化环境进行隔离的方式)进行惩罚。如若虚拟的「数字监禁」并未产生足够的效应,后续将由行政处罚部门进行更深入的追责。
【重要条例摘录与分析】本次《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共计七章二十九条,我将选取其中重要的、有价值的、可以在论述题或者新闻评论题引用的部分条例予以分析,说明其应用场景与价值,大家可以进行笔记摘录(或者先收藏本推送)
1、网络暴力的定义:本规定所称网络暴力信息,是指通过网络对个人集中发布的,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以及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道德绑架、贬低歧视、恶意揣测等违法和不良信息(从此,在中文视角下我们就有了对网络暴力最权威的定义)。
2、平台的总体责任与 义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健全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监测预警、举报救助、网络暴力信息处置等制度;强化网络用户账号信息管理,防止假冒、仿冒、恶意关联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进行违规注册或发布信息,协助当事人进行个人账号认证;制定和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在用户协议中明确用户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网络暴力信息应承担的责任,并依法依约履行相应管理职责。
3、平台的预警: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预警模型,及时发现预警网络暴力风险。
4、平台的 暴力信息处理(非常重要!):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限制传播等 处置措施、加强对跟帖评论信息内容的管理,及时处置以评论、回复、留言、弹幕、点赞等方式发布、传播的网络暴力信息。
5、网络暴力的惩治主体扩大:不得渲染炒作网络暴力事件,新闻信息跟帖评论实行先审后发、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蹭炒热度、推广引流、故意带偏节奏或者跨平台搬运拼接虚假信息等恶意营销炒作行为。
6、平台的保护机制:建立完善网络暴力防护功能,提供一键关闭陌生人私信、评论、转发和消息提醒等设置,且应当及时发送系统信息,提示其启动一键防护,如若涉及:涉及未成年人、老年人、当事人在公开环节表示遭受网络暴力的、若不及时采取强制介入措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他情形的,平台应协助当事人启动一键防护。
7、未成年人保护: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加强对于未成年人用户的特殊、优先保护。
8、处罚:行政处罚(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可责令暂停信息更新);平台处罚(限制账号功能、关闭注销账号、列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法律处罚(依法追究民事与刑事责任)。
◼️2023年6月初,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政策性质:司法属性】《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是对网络暴力的司法解释,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处罚相关法律。
【治理重点与关键环节:事后追责】该法案重点在末端治理,即已经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网络暴力,并已经涉及到违法犯罪的情形下,要怎么去惩治以及怎么对受害人进行救济,而惩治措施本身也可以构成「威慑」,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网络暴力行为的一次侧面遏制。
【重要条例摘录与分析】该意见稿共计20条,内容涉及定义、惩治方式、适用法律、对被伤害者的法律沟通途径等内容,虽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但也对网络暴力的 发生与治理有 了清晰且全面的规范。
1、结合集合行为中对「群体模仿」等概念在网络暴力中的延伸: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 1、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2、组织“水军”“打手”实施的;3、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造黄谣);4、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发布违法或者不良信息,违背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
2、网络暴力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及其具体的相关情节(可以对应集体的案例进行分析):1、 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2、 随意以普 通公众为侵害对象,引发大量低俗、恶意评论,严重破坏网络秩序,影响公众安全感的;3、 侮辱、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4、 多次散布诽谤、侮辱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以上为我在目前两则非常重要的网络暴力治理政策中摘录出的非常重要的政策视角(重要的判断标准是:是否有考试可用的内容、是否和我们现有的学科知识连接、是否能成为我们理解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今年网络暴力如此重要的前提下,请大家务必摘录部分条例,构成你的答题语料和思考视角。
️ 学科视阈下网络暴力成因与特征
️ / TuTouSuo / 网络暴力热点专题
*我们过往已经有过非常多篇关于网络暴力的分析文章:「」「」「」「」——现在,我试图用「答题」的方式,为大家在上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网络暴力的成因与特征,用更学术的、更专业的语言来分析网络暴力(可以学习答题逻辑,也可以学习论述语言)。
【开篇,对网络暴力进行专业定性与综合分析】网络暴力是典型的网络集合行为,其本质是传统集合行为的互联网化,是在原本结构性压力、突发性事件与社会常态信息系统失效状态下出现的非理性、乌合之众化的线上集聚和语言暴力现象,其同时也具备集合行为中的群体模仿、群体暗示、匿名性等典型特质。近年来频发的网络暴力行为催生了大众对网络暴力的警示,无论是走向绝路的刘学州,还是染着粉色头发的郑灵华的自杀,当前都正在从虚拟空间的情绪发泄衍生至现实社会的实质伤害。因此,从成因视角分析网络暴力,剖析其产生之根源和行为之特征,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网络暴力的遏制和对社会情绪的解读。
一、下放的权利:网络暴力的集体无意识
【网络暴力的表层原因分析】
互联网的开放与异质性赋予普通个体以自由表达的权利——但没有限制的权利反而是对自由的桎梏,网络暴力也正是诞生于技术赋权之下的个体情感表达之中。但网络的本质依然是社会与群体,因此个人的自由表达在网络中也依然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性与群体性,这就形成了网络暴力背后的群体模仿、群体感染和集体无意识——在法不责众和匿名性的庇护下,网络暴力者异化成了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在情绪的主导下进行跟风的语言暴力——这就像娱乐圈里无理由的跟风谩骂。因而网络暴力缘起于网络时代的权利下放,同时个体声音泯灭于集体诉求,呈现出一定的集体无意识特征。
二、利益诉求表达:网络暴力的情绪极化
【网络暴力的深层原因分析】
暴力行为并非无端产生,而必然诞生于一定的诉求之中:他们既可能是林生斌事件中的大众对恶者的指责,也可能是川大女生地铁偷拍事件中社会宣泄对强权的不满和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公的仇视等等。因此网络暴力看似是特定事件中的特定愤怒与无理,但这稍纵即逝的时代情绪里,还有着关于这情绪的更大的历史和社会框架,其表现出的情绪化与极化特征,其言语的发泄和无理的愤怒,也是个体情绪的舒张和倾泻,是时代特征地匆匆一瞥。
三、规制完善之余:堵不如疏的社会逻辑
【基于原因的深层策略分析】
正是因为网络暴力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恶,才不能全靠法律的强制力予以遏制和规范——正视网络暴力中潜在的情绪,与情绪背后的社会诉求,予以引导和回应,才构成了网络治理的言外之意。说到底网络暴力是网络治理的一环,网络治理也是社会治理,只有看到网络暴力背后集体的负面情绪,理解个体的互联网宣泄背后的替代性满足,在言语暴力之外找到社会结构性矛盾,把一秒钟的冲动、无意识的模仿和人与人之间的恶意在震慑之余予以疏导,才是网络暴力治理的未尽之语。
【结尾:试图在原因与困境的基础上,再谈网络暴力的治理与引导——不应该仅仅是遏制,更应该是站在理解情绪基础上的引导】归根结底,群体暴力行为或许可以理解为特定的情境唤醒了特定的记忆,浸润于成长的文化、政治的驯化和长久的符号影响,而网络暴力则是从这些具体行为从现实向网络中转移的过程:因为技术的便利性,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因为群体的法不责众意识,便让这样的暴力行径在网络空间中愈发嚣张。或许也只有让个体的权力在一定自由的限制内,让群体的隔阂在社会沟通中消解,让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更加通畅,网络暴力才有得以约束的一天。
*以上,就是对今年截至目前,所有网络暴力与治理的【专业应试讨论】,希望借助这个小专题,既让大家知道我们要如何收集和理解热点,也对今年的大热点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是社会事件,还是法律法规,最终落回到考试中,都是一道道考题,和借着知识点,对社会的分析。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ᵒ̴̶̷̤ꈊ˂̶̤̀ )✧
扫描息流
获得全所新传考研公益资料
☾˚‧º· ☾˚‧º·
「24届/夏日专题班」
五门新传重点学科
60天/152小时/提升新传知识
♡+♡=♡²
「TTS/用爱发电/42天答题打卡」
42道题/42节课/秋日先导
每晚碎片化讲解题目/自律打卡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