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同样都面临性别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也同样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印度主要是嫁女儿的时候要准备丰富的嫁妆,认为养女儿是非常费钱的,所以很多人选择遗弃女婴,导致出现很多光棍村。而中国有句古话“养儿防老”所以都想有儿子,而且儿子多了不怕被别人欺负。但是现在都不敢多要儿子了,因为一句结婚,房子,车子花费太大。男方要出彩礼,女方也会出嫁妆,这是从古至今的习俗。

古代女子出嫁都是有嫁妆的,十里红妆更是多少人都羡慕的事情。有钱人家的姑娘从出生就开始准备嫁妆,成婚时送往夫家,这些嫁妆基本包含了女子所有的生活所需,甚至还有随从。贫困人家的女子出嫁,虽然不会像大户人家准备那样的丰富,但同样也不会马虎,毕竟这是女子一生的大事。无论贫困富裕几乎所有女子的嫁妆里都有一件特殊的陪嫁品,这个东西我们小时候都穿过,就是开裆裤。

开裆裤不仅在嫁妆中有,而且结婚当天女子也是穿开裆裤的,甚至在刚结婚的一段时间内都要穿这个。都说古人知书达礼、含蓄羞涩,本不会穿这种东西,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更会穿这种衣服。都知道古代女子是没有裤子这种衣服的,都是穿一层层的裙子。而且古代人结婚早,那个时代对于周公之礼更是三缄其口,而且不少夫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直到结婚的时候才见面。为了避免洞房时,两个不认识的人赤裸相见的尴尬,所以就有了开裆裤这个陪嫁品。

开裆裤是现在的叫法,在古代开裆裤更像一种裙裤和现在吧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一开始裙裤发明出来也不是专门为了洞房花烛夜用的,那个时候为了保暖,因为古代女子为了好看就只有裙子,根本没有裤子。夏天这样还好,但是一到冬天裙子根本就挡不住冷风,不像今天有肉色丝袜。古人为了保护腿部就在腿上套个套筒,这就是最开始裙裤的雏形,这也是一开始丝袜的雏形了。慢慢发展改善才成为后来的裤裙。“裤”字古代写作“袴”也就是腿上有套筒,裆是不缝合在一起的,和开裆裤有一定的差别,但也算是广义的开裆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