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怪兽学府

编辑▏怪兽学府

1988年9月江西九江德安县一处工程队在修建水塔时发现一处古墓,这天凌晨时分专家们结束一天的发掘工作,所有人都围在一口红木棺椁前,为开棺做最后准备,这时候考古队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道“可以开棺了”工作人员们凭借娴熟的手法,小心翼翼打开棺盖,惊喜地发现女尸保存完好,可是接下来发现一物让专家感到难为情。

是什么物品让考古经验丰富的专家们都感到难为情?这样物品为什么会离奇地出现在棺内?

1、南宋墓葬惊现于世

1988年9月江西九江德安县正在响应号召大搞发展,这天下午施工队正在工地上打地基,正当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干活时,突然一根钢条似乎碰到了什么东西,

发出一声清脆的与金属碰撞的响声。有一个工人立刻觉察到不对劲,他看到青石板的一角露了出来,随即大声呼喊道“这土下面有东西,快来几个人”其他工人纷纷闻声而来,好奇心驱使他们想要一探究竟。

泥土渐渐地被大家合力清理干净,大家都被眼前这个东西震惊,工人们纷纷惊呼“是古墓,我们挖到古墓了”一座砖石古墓映入众人眼帘。

这时候一个年轻小伙子说道“这还是我第一次看见古墓,我听老人说,棺材里的东西老值钱了,

不如我们把棺材撬开,里面的东西咱们哥几个换点钱咋样”

上了年纪的工人们听完他这番话都表示“

这可使不得,这东西是国家的,我们如果私下买卖,是要吃牢饭的,不行不行,绝对不能这么做”

年轻小伙听完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这时又有工友提议,不如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政府,让专业人员来处理,大家听完这个建议都表示同意。

他们这就给当地考古部门打去了电话,

德安县博物馆闻讯,派出专业考古队员和专家赶往现场进行勘察研究,

很快文物部门组成的专业考古小组就赶到现场,专家们一到达现场发就马不停蹄的展开了工作。

经过不断向内清理发掘,墓葬主室内,一个巨大的青石棺椁出现在大家眼前,棺椁保存完好,表面的青石光滑色泽浓郁,上面雕刻的纹饰古朴庄重,这座墓葬应该是南宋时期的。

虽然还没发现墓志铭,经过初步鉴定,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一座距今700多年的南宋墓葬,并且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古代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享配棺椁,就是说墓主人有两重入殓器具,棺材外面还套了一重椁,这就证明墓葬的主人不是普通人,平民百姓肯定通常只有一口薄棺。

这口青石棺椁没有塌陷和缺失,专家们心照不宣地认为,内棺极有可能同样保存完好,考古专家和工地工人合力将青石椁打开。

考古专家找来吊车,将结实的绳子套在内棺上准备起吊,这时候大家的心都跟着悬了起来,为了不影响棺材内部格局,考古专家叮嘱吊车司机在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就这样内棺被缓缓吊了起来,吊臂把内棺小心翼翼地放下,考古专家的心也跟着落了地,

在阳光的照射下能清楚地看到,棺材呈现鲜艳的朱红色,专家们经过仔细辨认判断这是一口楠木朱漆棺。

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天的发掘工作进入尾声,当地发现古墓的消息不胫而走,群众听闻当地发现了墓葬都感到好奇,纷纷赶往考古现场一探究竟,工地的人越聚越多,给考古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为了能更好保护和研究墓葬,避免自然条件对墓葬的侵害,考古队员们决定把棺椁带回博物馆慢慢研究,

因为文物需要湿度和温度都稳定的环境,才能把危害降到最低,所以只有在稳定的环境才可以把棺椁打开。

文物千百年来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紫外线和空气会对文物造成严重损害。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兵马俑其实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铅灰色,最初铸造他们的工匠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进行烧制,再依照不同人的服饰颜色进行上色,所以刚出土时兵马俑都是彩色的,五六分钟后绚丽的色彩就会慢慢消失,原因是附着在兵马俑底层的生漆害怕缺水,地下的湿度比地上要高,所以才会出现褪色的情况。

1956年历史学家吴晗和郭沫若秘密向中央提交计划,请求发掘十三陵,并且顺利得到批准,

这项计划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光是找陵墓入口就耗时近一年。

这是我们国家首次主动发掘帝王陵寝,所有人都没有什么经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专家决定先让地宫通风几天再开始发掘,而这一错误决定造成很多文物灰飞烟灭,

其中包括字画、珍贵文献等,这次失误是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损失,这件事情之后,考古工作者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有墓葬只进行保护和抢救性发掘,绝对不会主动发掘任何墓葬,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考古工作者要把棺椁带回博物馆开启的原因,专家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把文物的伤害降到最低。

2、700年前的时尚博主让专家难为情

考古专家为了能尽可能保护灿烂的民族瑰宝,他们决定把开棺的时间定在凌晨,因为这个时间紫外线的强度是最弱的,

专家们把湿度和温度都控制在最适合的范围内,大家举着手电筒围在棺材周围,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棺内到底有什么。

棺盖被揭开的一瞬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盖在墓主人身上的一幅绢质彩绘星宿图,这幅星宿土绘制银河、星辰、云彩,图案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据测量这幅图长2米宽60厘米,边缘已经和棺壁粘连,只有中间部分保存完好,这样的珍品在考古史上都是罕见的,堪称国宝对研究古代天文有重要作用。

专家小心翼翼地将星宿图清理出来,墓主人的遗骸这时候完整地展现在众人眼前,专家们看到墓主人的尸身倒吸了一口凉气,

被尘土掩埋了700多年的尸身竟然保存完好,头发、指甲、牙齿都都清晰可辨,甚至连皮肤都充满弹性,关节都可以活动。

棺内有大量积水,本以为再这样的环境中,遗骸会无法保存,可是墓主人的尸身却保存的这么好,

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江西雨水充沛,土壤多为酸性,这些条件都不利于尸身保存。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尸身不腐?

专家们对棺椁和棺液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发现外椁和内棺之间被涂上一层厚厚的石灰,正是石灰减少了土壤对尸身的腐蚀,棺椁被涂上生漆有用油灰密封,再加上棺内石灰、水银、灯芯草也能起到防腐的作用,这种种原因就造成墓主人700多年仍然能保持尸身不腐。

墓主人穿着打扮是典型的南宋风格,头绾高髻戴金丝彩冠,身着黄褐色罗衣,贴身穿金褐色罗制内衣,下身着开裆罗裤,脚上还有素罗袜、

素罗翘头弓鞋

,穿戴十分华丽,

右侧棺壁和左侧棺壁匪被放置一柄彩绘团扇和一个黄褐色牡丹荷包,墓主人她绾着高髻,这是古代典型已婚妇人的装扮,由此可以判断可以判断墓主人是个身份不低的已婚贵妇。

内棺里发现众多南宋丝织物,这些可都是700多年的物品,能一下发现这么多南宋丝织物,还能保存完好,令专家们惊叹不已,

这些丝织物种类繁多,除了墓主人身上穿戴的罗,还有绫、纱、绢等种类,纹饰也很丰富,彩绘、提花、印花也是应有尽有,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墓主人用2米长的素罗缠足,脚趾上演和清末所见缠足大不相同,并且是首次在送到墓葬中发现缠足。

有趣的是陪葬品还有一盒来自南宋的的胭脂水粉被装在一个银制盒子内,700年过去,白色粉末完好如初,里面竟然还有有丝绵粉扑,

据说当时上海的化妆品公司想收购这盒“粉饼”被德安政府果断拒绝。

墓室中金银陪葬器皿很少,408件陪葬品中,有329件都是绫罗绸缎等织物,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女子梳妆用的器物和针织线黹。

这么看来墓主人生前应该是个很爱美的“小姐姐”放在今天就是妥妥的时尚博主。

当专家们将墓之人身上的锦被掀开时,却发现墓主人穿了一条开裆裤,并且还绑着三条长布带子,由于当时灯光昏暗,凑近一看才看清楚是女性生理期使用的卫生棉,

上面甚至还残留着血迹,这一看不要紧,一时间让位男性考古专家有些难为情。

接着他还在墓主人身下发现了一团拳头大小的黑色物体,不知是何物,

团团迷雾让考古专家们越发好奇墓之人到底是谁,也许只有墓志铭能为大家答疑解惑。

3、墓主人真实身份浮出水面

考古专家们第二天就在墓室中发现了墓志铭,短短153字的介绍,诉尽墓主人一生,“有宋安人周氏之墓”直接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

周氏死于1274年她的丈夫是南宋平州通判吴畴周氏的父亲周应合官至御史,周氏17岁嫁给吴畴的时候,他还不是通判,这就足以说明周氏是“下嫁”吴畴,并在婚后育有一儿一女。

在宋朝”安人“是皇家亲封的诰命封号,正因如此,周氏才能享配如此豪华的墓葬,

墓志铭记载,周氏35岁去世,这与她棺内的35枚铜钱相吻合。

周氏的卫生带,身下的被子和下身衣物都有大量凝固的血迹,专家判断,周氏棺内的那团黑色异物应该就是脱落的子宫,

多种原因断定,周氏壮年死亡的原因应该就是难产或者生育导致过度劳累,专家们大胆推测周氏正是难产而亡。

周氏去世前正是端午节前夕,所以吴畴在夫人棺内放进两枚粽子,形状和今天的粽子很相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粽子。周氏因难产而亡,于是吴畴就把夫人离世全都归咎于儿子身上,所有他并没有在墓志上记录小儿子的名字,这也可以看出吴畴与周氏感情深厚,400多件奢华的陪葬品诉说着吴畴对周氏的深情和不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