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人会衰老,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一个老年人生活得怎样,能否继续享受着人生的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却要取决于自己。如果他生活目标明确,感到生活很有意义,很有乐趣,不但自己身心愉快,内心充实,而且还有可能使衰老推迟。当然,这里首先还得看人们所生活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老人的晚景很不一样。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人剥削人的社会里,作为被剥削被压迫对象的广大劳动人民,他们在年轻力壮时,为了谋生,不得不出卖劳动力,整天为剥削者干苦活,而一旦年老力衰时,他们就会被老板解雇,只能靠领取微薄的养老金来度过晚年;再加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家庭关系建筑在金钱之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较为淡薄,子女长大成人后,一般都和父母分开居住,撇下年老的父母和孤独一起生活;如果两个老人中有一方先去世,剩下的另一方更是晚景凄凉。在这种情况下,老人自然很少有可能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只不过是得过且过,苟延残喘而已。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情况却完全不同。老年人因为他们在过去的岁月中为社会作过贡献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受到子女或家庭成员的赡养和国家、社会的各种照顾。所以,就大多数老人来说,其中包括孤老,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但前面已经说了,每个老人的晚年是否能真正过得幸福而有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自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年人要正确地树立老年期的生活目标。具体来说就是:
首先,要具有正确的老年观。什么是正确的老年观呢?简单地说,就是老年人对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些人一进入老年期,身体并不怎样差,可思想上却已“未老先衰”,认为自己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因而终日精神不振,无所事事。这种“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是很不好的,它既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更谈不上来发挥老年人的所长。要说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树立起“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的观念。有了正确的老年观,老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爱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力发挥自己的所长。毫无疑问,在这方面社会也应该创造一些条件,让老年人能够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要在他们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妥善地组织和安排他们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服务,继续作出一些可能作出的贡献。这样既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同时也是使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的一种需要。我们常说的“延年益寿”,它不仅要求给老年人的生命以时间,而且要求给老年人的时间以生命。只有使老人们“老有所为”,乐在其中,他们才会自感很有意义地欢度着幸福的晚年。
其次,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中青年人需要学习是没有疑问的,但老年人同样也需要学习。这是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新的知识和新的知识领域在不断地出现,老年人所有的许多知识,相对地说总会逐步老化。为了使老年人能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发挥余热,他们也就需要不断学习,以便使知识不断地更新。现在,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创造条件让已经退休的职工去上大学,有些大学也特别开设了老人班。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地方,在为老年人的学习开辟新的途径。如设在济南市的山东省红十字老年大学,就是一所专为离休干部开设的综合大学,课程设有:现代科学、古典文学、历史、地理、书法、美术、园艺、卫生保健、老年体育等九个专业。举办老年大学目前虽然还在探索的阶段,但这种做法很值得有步骤地加以推广。
第三,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的情绪,争取健康长寿。长寿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老同志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壮,精力旺盛,对生活充满信心。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主要来自长期的体育锻炼和革命的乐观情绪。也有同志认为,老和病一般说总是有联系的,老了容易有病,带病延年也是种正常现象。不管怎样说,上了年纪的人在生理上逐渐发生变化,趋向衰老,这确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经过锻炼和保健,却可以推迟衰老的进程。除了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外,还必须注意生活方式的合理化,在物质上要有适当营养,在精神上要保持心情乐观。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在生活里,乐在长寿中”,这些话决不是没有道理的。身体健康,经常保持乐观情绪,对一个人的争取长寿是大有益处的。
总而言之,人即使到了老年,也切不能过一种漫无目的、消极懒散的生活,这是会损害人的健康,加速机体的衰老的。相反,如果我们生活目标积极明确,生活态度乐观进取,生活内容紧张而有秩序、有规律,就有可能推迟衰老,使青春常在,生命常青。瞿秋白同志说过的下面这段话,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融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