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发达、信息的畅通给不少大学生增加了过量的压力,“内卷”“躺平”等调侃词汇纷纷冒出,大量同学出现考试焦虑、学业拖延等现象,其实,这都是个体对自己的保护行为。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一旦自我价值受到威胁,人将竭力予以维护和防御,以建立自我的正面形象,从而接纳自我。
但我们这种保护也不能过度,需练就一颗“大心脏”,提高抗挫能力、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
第一,培养成长型思维。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其《终身成长》一书中将思维模式分为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在面对挫折时,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倾向于将失败看成对自己价值的否定,在经历失败后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对失败耿耿于怀,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会将失败看成是反馈和学习的机会,面对失败,常常能够采取积极的行动改变。那么如何获得成长型的思维呢?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思维模式,大部分人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体,接纳它,不要因此而焦虑。其次要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何时出现,自己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是如何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最后,尝试用成长型的思维进行思考,例如,当我们犯错误时,不要想:“我搞砸了,我是个失败者。”而要想:“这次错了,以后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又学会了一招,yeah!”
第二,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一种激发潜意识力量来支配和影响行为的方法。心理学中有一种著名的效应——“安慰剂效应”,使用的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消除紧张、缓解焦虑,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我们在挫折面前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由于我们的大脑是依据肯定的主张进行反应的,因此我们要尽量少用“不”“不行”“不能”等词语,多对自己说“我能”“我可以”“我会”等,这样做之后就会发现自己之前失败的沮丧情绪一扫而空,心态变得更加乐观,思维更加敏捷,行动的效率也更高了。另外,心理暗示的秘密在于相信,全身心地相信,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是真的,而不要有所怀疑,如果内心始终觉得挫折是不可战胜的,目标是无法完成的,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自动地拒绝暗示,从而失去了效果。
第三,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彼此支持,共同发展。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否从重创中恢复,40%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当我们面对难关时,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力量,我们就更有勇气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我们的家人能够给我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我们的朋友能给我们情感上的支持。多多与家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绪,说说自己的困惑;用心地结交朋友,懂得付出与分享,相互信任与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我们也就有了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底气。
END来源 | 国防科大“心之桥”作者 | 彭帆 谢贝配音 | 刘迪编辑 | 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