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很多销售人员的一个问题就是价格。报了价格,客户嫌高,说别人价格比你低,或者就不回复你了,很让人无语。
这里说一说我自己的经历。产品定位是国内各厂家中最高的,价格比一般同行高出20-30%,比小厂则高出50%还多。
一、先尝试降本,再精准定位客户
价格报出去,多数客户回信说价格比同行高出很多。上过欧美的销售课程,培训师大多强调价值。于是,我首先坦承价格确实比同行高,这往往有点出乎客户意料,也展现了自信。
同时,使出浑身解数,向客户解释我们的质量好,以及如何能给客户节约等。这样做确实能收到一定效果,但说实话,失败还是很多。
后来,我就思考一个问题。金融危机后,我们的市场从欧美的发达市场,迅速向中东、南美、南亚等国家转移。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较低,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相对就高。他们确实看重价格,同时对质量的要求并不太高。
这也不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而是市场如此。如果价格上不能满足,对方就只能不客气地同你bye-bye了。对于这样的客户,如何应对?
第一,是否能够找到便宜点的材料,或在工艺上能把成本降低些,以满足低价市场的需求。现在印度这样的低价市场非常大,如果把价格敏感型客户都放弃掉是很可惜的。可如果价格下不来,光靠业务员三寸不烂之舌也很难搞定。
第二,对于有一部分客户,价格要求确实太低的,我就主动放弃。客户很多,但不能奢望都能做成生意。关键要把握好,自己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定位是什么?
于是,我汇总了一下公司所有的老客户,然后试图找出这些客户在不同的国家是什么类型的,大致是什么定位,走什么渠道等。然后根据这些典型客户的样子去找新的客户,提高成功率。
价格差异太大的客户,先看他的市场和定位,如果确实不能按我们的价格销售的客户,就直接pass掉。与其在没什么可能性的客户上浪费时间,不如多找几个可能性大的客户。
二、先探询需求,再做差异化报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客户虽然在不发达市场,但定位高端,很注重质量和设计,也出得起价格。所以我后来就搞了一个政策,就是看客户出价。
具体而言,就是客户让报价,不马上报过去。先了解清楚,客户在哪个国家,规模如何,在市场上的定位是高端人群,还是mass market大众市场?
再在客户网站上找,他们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选择,是高质量,还是靠低价格。我会尽量筛选在竞争战略上同我们贴近的客户。
迈克尔·波特讲公司的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创新战略。成本领先,比较容易理解,也是大多数中国工厂选择的,就是薄利多销,以批量和规模经济取胜。
我们自己走的是差异化战略。当大家的产品同质化,往往只能拼价格。可如果产品的设计,材料,款式不同,就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了。
创新战略就不说了,颠覆行业,革命性的创新,这些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尤其是在制造业,想模仿乔布斯太难了。面对比价客户,我总在考虑一个问题:“这个客户为什么要接受一个比别人价格高的供应商?”
必须有个合理的justification,否则人家凭什么当冤大头?这还是要从客户的需求上找。于是每次接待客户,在去工厂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跟客户聊天。
比如,客户是什么性质的公司?主要在哪个市场,批发、零售还是工程?市场定位是大众化,还是高端人群?靠批量取胜,还是靠差异化营销?客户本人是什么职位,他们的采购流程决策,甚至他们筛选供应商的标准,都问一问。
也顺便问一问,他们本地有无生产厂家,有无从别的国家、或中国别的供应商采购等。这次到中国来,是否还要去别的国家等。当然问的时候,有的问题比较敏感,就稍微绕个弯子。
比如供应商筛选标准,不好直接问,就说在你们市场,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最关心的是什么?或者做为供应商,我们怎样配合,才能让您的这个产品销售得更加成功?
后来,我发现问客户的这些关键问题,不仅能让自己了解到客户的潜在需求和关注点,实际上也帮客户理了一理,除了价格因素,哪些因素需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优营销学习中心编辑 | 微信公众号:优营销(saleslearni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