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报

消费者汪女士在某购物平台上精心挑选了一款男士箱包,完成下单后,因个人行程变动,她随即联系平台客服表达了取消订单的意愿。然而,客服基于商品属性回应称,该箱包为跨境商品,除非存在商品质量问题,否则依据平台规则不支持退换。近日,虹口区消保委披露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例。虹口区消保委指出,商家应提升服务透明度,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

本案例中,消费者汪女士对“不退不换”感到不解,认为既然商品尚未出库,理应享有取消订单的权益,于是决定向消保委寻求帮助,以维护自身权益。

消保委在接获汪女士的投诉后,迅速启动了调解程序。经细致核查,发现汪女士所购商品的商品详情页及付款页面均明确标注了“跨境商品特殊性,暂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提示信息。鉴于此,商家依据平台规则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坚持无法直接办理退货退款。但为体现对消费者的关怀,商家提出给予汪女士100元的购物补贴作为补偿,这一提议最终得到了汪女士的认可,双方达成和解。

跨境商品交易,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兴购物方式,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从跨国物流的复杂多变到关税政策的差异,再到繁琐的清关程序,每一个环节都增加了退换货的难度和成本。因此,跨境商品普遍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这并非商家单方面强加于消费者的“霸王条款”,而是基于跨境交易实际情况的合理安排。

虹口区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在享受跨境购物便利的同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下单前,务必认真阅读商品详情、退换货政策等关键信息,确保自己充分了解并接受相关条款。一旦订单生成并支付成功,即视为双方已就合同条款达成共识,消费者需遵守契约精神,理性对待跨境购物的特殊规则。

虹口区消保委也认为,商家方面则应进一步提升服务透明度,通过清晰、明确的标注和解释,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跨境商品的特殊性和退换货政策。同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和谐的跨境电商消费环境。

头图来源:图虫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