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策划的“晒晒老物件 传承好家风”报道受到市民关注,家住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的韩秀桂想到了自家的袜楦,这个从她记事起母亲就在使用的东西,母亲用它为全家缝缝补补了一生,如今传到了韩秀桂手中,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她继续用它缝补袜子。因为韩秀桂一直记得母亲的话:什么日子都要仔细着过,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得穷。艰苦的岁月里母亲用它为全家缝缝补补

这个由木头完全手工而成,宛如眼下瓢鞋的东西,叫袜楦,也有人称“袜板”、“袜撑”,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缝补袜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家庭都有这个物件,眼下则踪迹难寻,能保留下来而且还在继续使用的,应该是少之又少了。

韩秀桂今年67岁,她说自打自己记事起,母亲就在使用这个东西,此后一生都在用它为全家缝缝补补,先是作为长媳,在三个小叔子成家之前,帮着婆婆浆洗缝补衣物。后来拉扯自家的6个子女,在全家微薄的生活来源下,全靠母亲的勤劳节俭度日。

因此在母亲去世后的10年间,每当回忆起母亲,韩秀桂脑海中总是出现这样的情景:忙碌了一天的妈妈,安静的坐在台灯下开始为孩子们缝补袜子,自己坐在妈妈身边,帮她穿针引线,递把剪刀或片布,和母亲商量着哪块布头更贴近袜子的颜色。妈妈把它传给唯一和婆婆共同生活的女儿

韩秀桂说,母亲手艺极好,针距大小均匀,线的走向弯弯缓缓向前,即使是在打补丁也做得非常漂亮,而她自己总是好奇地插空缝上几针,虽然给弄不好看了,但是妈妈还是让她缝,并时刻叮嘱仔细点,做多了就好看了,久而久之,韩秀桂也练就了一手好针线活儿。

而每每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也会说出自己的一番生活感悟: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得穷,而这句话也影响了韩秀桂一生。

韩秀桂姊妹三个,在母亲年老做不了针线活后,把这个鞋楦唯独留给了她,原因是姊妹三个中只有韩秀桂是和婆婆一个屋檐下生活,“婆婆都喜欢勤快节俭的儿媳妇,妈妈这是让我做个勤快节俭的人,这样才能和婆婆搞好关系,维护家庭和睦。”她说。

采访中韩秀桂告诉记者,母亲总是叮嘱她要孝敬公婆,勤俭持家,最使她动情的一句话是“妈妈也是婆婆”。

叮嘱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得穷

把袜子套在板上,前后靠齐,袜口用皮筋固定,先用针线把破洞连上,然后铺上剪好的布,在平面上走线,再沿着袜板边缘锁针。几十年来,韩秀桂用这个袜楦也用得很熟练,用它为全家人缝缝补补已经不知有多少袜子。她说,套在袜楦上缝的袜子穿在脚上非常舒服,因为它不走样,不跑偏。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怎么还会用袜楦补袜子穿,省下的时间可以干更多的事儿。对此韩秀桂说,勤俭是一种家风,也是一种习惯,不好改。而勤俭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母亲曾经说的那句“什么日子都要仔细着过,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得穷”。“袜子缝缝补补还能穿,也不影响美观,而省下来的钱却可以做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儿。”韩秀桂说。

眼下,韩秀桂唯一的女儿,已经和丈夫技术移民到温哥华,虽然身居国外,是另一种文化氛围,然而一手带大的女儿,仍然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她勤快、能干、爱动手、节俭的好习惯。一床从国内带去的床单也会物尽其用,而在孩子的教育以及婆婆在世时的治疗上,花钱则从不含糊。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于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