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供全球市场
诸暨的大唐街道于2019年6月由原大唐、草塔两镇合并组建。这里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全国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世界级袜业产业集群先行区、中国袜业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及袜艺设计示范基地。每年,大约有250亿双袜子,从大唐走向全球各地。2022年,大唐街道新增数字化车间48个、数字化示范企业3家。智珅袜业就是其中的一家,作为一家年轻的黑马企业,该袜企在去年更新了100台数字一体化袜机。这100台数字一体化袜机和智能管理系统带来的惊喜是来自国际品牌“小黄人”和安德玛的订单。负责人周建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以前的产值是很低的,一双袜子的出厂价只有1块钱或者8毛钱,现在我们的袜子出厂价基本上在四五六块”。在离智珅袜业不远处,则是大唐街道这三年更新一体化袜机最多的袜企雅耐丝纺织。三年前,雅耐丝的订单以贴牌代加工为主,主要为国内三福百货、大润发等大型连锁商超供货。三年来,随着以天猫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中一批新锐品牌的崛起,雅耐丝为电商平台的供货量也大大增加。“内销市场给我们的反馈是,现在市场对中高档袜子的需求越来越大。”戴铁江告诉记者,他第一次把一体化袜机打样出来的袜子拿给三福百货的时候,对方对产品很满意,大客户的订单意味着他需要更多的机器来为它保供。因此,在很多袜企还在观望和试水的时候,雅耐丝第一年就果断更新了100台一体化袜机。工人少了,机器多了
几乎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袜子,在大唐的袜厂主的眼里,是由无数个细节环环相扣而成的。由于单价不高,他们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在智珅袜业,周建军的办公桌对面是两个大屏幕,他可以随时在这个由海尔开发的织袜物联网管理系统里监控工厂设备的运行情况。在雅耐丝的工厂车间里,与袜机安装同步引进的是浙江大豪明德智控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工厂网络管理系统。补贴撬动产业链进化
大唐街道目前共有各类企业6000家左右,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8家,袜业相关企业包括织袜、原料、袜机等占80%以上。虽然占据了全世界近7成的产量,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唐生产出来的袜子在外界的美誉度并不高。织袜业的提升,关键靠袜机。为了加快推动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诸暨出台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奖补政策,规定企业购置一体袜机,市镇两级财政最高补助40%。袜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车间改造,购买30台一体机享受25%的补贴,100台一体机可享受35%的补贴,购买200台就可享受40%的补贴。诸暨农商银行与大唐街道、诸暨市袜业协会三方签订合作协议,整体授信16.5亿元,袜业企业享受无抵押、低利率、分期付款等特定待遇。这一切有效地提高了织袜企业更新换代的积极性。目前,诸暨袜业已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111个,联网袜业设备超5000台,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大唐街道经济发展办副主任朱成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数字一体化的袜机更新始于2019年,在政府的大力推荐下,当年有16家企业更新了袜机。先行企业不仅在产能上有了明显提升,客户的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样让越来越多开始持观望态度的企业有了动力开始进行一体化袜机更新。截至2022年底,共有111家袜企更新了袜机,其中约一半为规上企业。袜机的更新,离不开袜业机械的本土化带来的成本降低。据当地媒体报道,全球袜机市场销售规模约为6.5万台,中国约占8成,其中诸暨制造的袜机又占国内市场的93%。诸暨具有每年生产1万台一体袜机的能力,居全球首位。几年前,织袜的织缝翻一体机主要还是意大利进口,更换一台机器的成本大约在30万,这对于中小型袜企来说,成本压力巨大。诸暨先后与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搭建袜业产业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平台,共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关键装备国产替代进口。这几年,诸暨已孵化浙江叶晓针织机械、浙江嘉志利智能科技等袜机生产企业16 家,一体机单价由30万元左右下降至8万元左右。加上政府的补贴政策,织袜企业更换一台机器的成本,大约只要5万元左右,这大大加快了大唐袜企的大规模数智化进程。 “如果说政府没有补贴,这么高的设备的价格,我们感觉到还是有压力。”周建军表示,在更新袜机以前,智珅袜业每年的产能大概是970万双,现在已经超过了2000万双,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份,这让他对未来拿下更多高品质客户的订单充满信心,“政府补贴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它已经起到了引导作用,但企业发展的核心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造血功能。”近年来,大唐袜业已涌现出一批研发、生产织袜智能装备的骨干企业。浙江伟盈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博士后工作站,投入上千万元研发一体袜机;诸暨市科军机械有限公司首个研发出国内7F全自动智能织缝翻一体袜机;浙江伟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一步壮大科技研发团队实力,新引进海外工程师和国内行业领军人才,一年投入800万元资金用于科技研发。数字化的未来
雅耐丝并不是大唐街道最大的袜企,却是数千家本土袜企的一个代表。这家企业从100多平方米的家庭作坊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拥有几百台数字化一体机和智能工厂管理系统的现代袜企业。但戴铁江认为,工厂的数字化进程还远未完成,一个二维码打通袜子从车间到半成品车间再到仓库的后续路径,这个数字化的完整过程他还没有走通。客户能够通过一个二维码就能实时掌握袜子订单的生产进度,或许代表了很多大唐袜企的努力方向。周建军告诉记者,“客户下单后只要扫我的二维码进入到我们的系统的后台,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到他的订单到了什么程度,对什么时候交货他能实时能监控,这增加了采购方对生产方的信任度”。2022年来,大唐街道深化袜业省级新智造试点,“袜业大脑”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工业领域产业大脑建设名单。对于数千家袜企和十几万的袜业从业人员来说,想要了解关于袜业产业的一切,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袜业产业大脑”的APP。袜业数字产业大脑的相关负责人楼银燕向记者介绍,从一家企业的数字化到一个产业的数字化,这是政府和行业共同奋斗的目标。袜业产业大脑希望进一步开发建设袜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仓、应用场景中心,提供企业类、服务商类、政府类三大服务,逐步推广应用于全国袜业产业集群。大唐街道设立袜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努力已与国内外35家高校院所和10家行业协会合作,通过全职、柔性和共享共用3种方式,引进袜艺设计、纺织材料、智能设备、品牌运营4个领域的工程师158人。在大唐袜业服务创新中心里,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各式样品袜子,这些袜子来自各种独立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它们都有自己的版权。楼银燕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并不具备聘用专职设计师的条件,但是在这里,他们可以直接选品并采购版权,现场还有袜机可以直接打样,“几百块买一个版权,试错的成本不高,但如果能出爆款,企业就可以获得很不错的利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张洁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很多传统行业都存在附加值比较低的情况,这在劳动力成本低的时候很有优势,但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企业如果延续原来的低价竞争模式是没有出路的,需要通过数字化来带动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这对企业来说是比较稳妥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需要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袜业大脑从去年9月开始上线试运行,但在楼银燕看来大脑可以做的远远不止这些,目前政府主导的这个袜业大脑和企业的数字化工厂的小脑还是独立运行的,“下一步,我们希望大脑能够和企业的‘小脑’连接起来,行成一个更好的共享平台,让我们的企业可以共享订单和一体化袜机资源,让整个大唐的袜机都忙起来,接到更多的高品质订单。”2022年,浙江省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6%和10%。张洁表示,政府应该在产业规划上,“真正能把数字化应用落实到和实业结合的方向上,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和附加价值,推动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