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人照片中找不同

在这次做节目中才知道,原来当时准备拍照时,

毛公主动给侯波让出了自己的位置,说女同志应该在中间。

结果,从此以后徐肖冰在拍照时从来不占C位。

真正对心灵深处的影响,是不需要使用语言来教育的。

有时历史照片的解读多少会带有点沉重,但有时也会有让人觉得有有趣的一面。在解读一张延安摄影大师吴印咸的作品时,老萨的脑子竟有些溜号,想起了找不同的游戏。

找不同的游戏是大家闲暇无事时经常做的,但是,在节目拍摄现场想这个,是不是有点儿不务正业?

这背后是有原因的。

他在1935年拍摄的《风云儿女》脍炙人口,其中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吴印咸思想进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与长期合作的袁牧之等电影人一起奔赴延安,成为后来延安电影团的重要成员。

他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家,在延安期间,拍摄了大量反映那个时代延安精神和延安人的摄影作品,其中也包括了很多革命领袖的经典照片。

《艰苦创业——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给120师的干部讲话》

,便是吴印咸在延安时期的作品。这可以算作吴印咸拍摄照片中里程碑一般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创作特点。

这部作品拍摄时使用的是自然光,但吴印咸准确地捕捉到了白求恩在手术中那种全神贯注的动态身姿,又通过周边人们的表情和动作,烘托出了紧张的战场气氛。善于捕捉动态,抓住瞬间的拍摄机会一举完成,这可说是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大师的原因。

在这张毛公的演讲照片中,他同样体现出这样的特色,照片上人物丰满,动感十足,手势丰富,很是生动。

同一张照片,在不同时代怎么会有变化?这一点也不奇怪,在早期胶片摄影时代,也有类似PS的做法,称为“修版”。这甚至是摄影师必备的技术之一,以去除和修正缺憾,使照片上的形象更加美好。于是,我们看早期照片时,往往发现大量气度非凡的俊男靓女,实际上,他们的真实形象与照片可能有一定差距。

但说到这张照片,

它的变化并不是普通修版的范畴,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对这张照片发表时应赋予革命领袖怎样的形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也就产生了一次次微妙的修饰。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照片与原版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我们在录制节目时,对比吴印咸在

1942年

发表的原始作品,与

1976年

毛公逝世后纪念相册中使用的版本,便可以看到其中的显著差别。

左侧是吴印咸的原始作品,右侧是1976年经过多次修饰后的作品,二者初看几乎没有区别,但作品气质上却颇有不同,各位能找到几处不同呢?

好吧,我们一起来数:

第一,

原作头发被风吹得向后飘拂,被修饰成了较为完美的形状。

第二,

原作脸庞消瘦略带营养不良的感觉,被修饰成了经典的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第三,

原作敞开领口,通过修版,领口被扣上了(这应该是一个很巧妙的技术,不了解原片很容易被瞒过)。

第四,

原作右侧衣兜满是皱褶,被修饰成平滑整洁。

第五,

原作鞋子上满是泥土,被修饰成了一双暂新的黑色布鞋,连鞋底的布边都是雪白的。

第六,

原作左侧画外应该有两个人,因此他们尽管不在镜头之中,但影子却投射在了照片上,他们的影子被修饰擦除了。

第七,

原作右侧前方有部分植物枝叶进入画面,被擦除。

第八,

原作地面较为粗糙,被通过增强亮度的方式修饰得更加平整。

应该说,一张照片上至少进行了八处较大的修改,为修饰本片,当时也算是下了功夫。而且,从修饰的效果来看,可以感受到做这些工作的人员的苦心——作为领袖人物,形象应该具有神圣感,自然容不得那些皱褶和泥土,面部也应该更加显得健康。同时,既然画面主体已定,需要进行尽可能的突出,画面中非必要存在的影子、树枝等,便没有了保留的价值。

然而,这种思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的。

至少同行的几位摄影大家,便有一定的保留。他们认为,那些被从画面中抹去的内容,其实多数有着时代的魅力,被去除掉之后,整个画面的艺术魅力是要下降的。

比如,左侧看似无用的身影,被擦除后,画面出现了向右倾倒的感觉——吴印咸下意识地把它放进了画面,实际上保证了整体的平衡。这种艺术感觉,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却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比如,毛公的头发被风吹拂,使他的神态更具英气,与其不屈不挠的个性十分相符。其次,毛公的脸庞瘦削,甚至让人感到菜色,体现的是延安的上下同欲,同甘共苦。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刻。“四二九大扫荡”,“五一大扫荡”,平原地区的斗争日益艰苦,导致陕甘宁边区等后方供给困难。当时,在八路军总部开会时,一向强调作风的彭德怀副总司令破例让与会的将领们可以倒在炕上,因为大家肚里都没有食,只能靠喝碗水顶顶饥火。

延安再艰苦,满足领袖的基本补给也不应该有什么难度,但那时的领袖们就是和大家一起挨饿,人民才会对这样的领袖天下归心。

正是都知道自己的领袖也吃不饱,去南泥湾视察的时候,炮兵团教导营营长宋承志把招待“宴席”上仅有的一只鸡撕下半只,代表战士硬塞到毛公那里,让他补补身体——

毛公实在推辞不掉,便把半只鸡塞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才有了这张口袋鼓鼓囊囊的照片。

毛公的口袋,被用来装烟和火柴以及各种杂物,所以,他的口袋又怎么可能平滑整洁呢?

还有他的鞋,每天都和老百姓踩在一样的街道上,当然会有泥点,供给制的情况下,毛公也不是总有新鞋穿的。

这一切,都是光荣。

一张照片的自我对比,让人忍不住感叹——

也许真实的,才是最美的。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