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活动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占卜活动的记载多见于正史等历史资料中,涵盖了国家决策,士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占卜文化。
占卜在中国起源非常早,源于远古的巫术。在早期的国家活动中,巫卜与祭祀等活动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占卜活动在大多数时期都为国家政府所重视,在国家设置正式的占卜机构以从事占卜的活动,管理占卜的行为。由此可见,占卜活动并不是流行于一时,而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流行与传播。
在宋朝时期,国家不设专门的占卜机构,并多次下旨禁止一些占卜行为。但是从史料记载来看,宋朝社会上下的占卜活动却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潮。
一、占卜的历史
秦汉之前
春秋战国之前,人们普遍比较迷信,占卜在国家日常的大小事务中都很重要。同时占卜也是国家大事,为最高统治者重视,在政府中设有专门的占卜机构,配有众多的占卜人员。这个时期,国家事务的占卜主要为最高统治者服务,而且其占卜的结果具有神圣性,人们不得违反。
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并起。占卜也逐渐由专为占卜者掌握开始慢慢有官员,士人参与进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占卜的结果。这个时期,占卜走下神坛,开始为诸侯征战服务。
秦汉到隋唐
秦汉时期,占卜为士人,皇室所重视,成为政治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汉朝时期设置了官方的占卜机构,任命专职的占卜人员。同时,汉朝时期占卜确实非常流行,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民间生息,都要进行占卜。占卜进入士人及民间生活,说明这个时期占卜开始逐渐世俗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纷纷渴望通过占卜预知吉凶,躲避厄运。同时,在国家层面依然设置占卜官员,表明国家对占卜同样重视。这个时期占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到隋唐时期,国家由动乱趋于稳定,人们对占卜的内容发生改变。这个时期,科举初立,平民士子摆脱门阀限制,在仕途上获得机会,于是对于仕途前程的预测称为占卜的重要内容。在民间也是如此,占卜更多的开始关注个人的前程富贵。同时在官方,专门的占卜机构仍然保留下来,并设立了一系列的卜官,表明了国家对占卜也是持认可、视的态度。
二、宋朝广泛的占卜活动
宋朝时期,官方不再设置占卜机构,这是相对于前朝的一大变化。但是这种态度的变化不代表占卜在宋朝的衰落。相反,在宋朝时期占卜活动更加普遍。并且在占卜方式,占卜书籍上都有增加。占卜在各阶层广泛的存在,并且更加流行。
宋朝占卜的“多”
宋朝时期占卜非常流行,占卜的从业人数众多,占卜的方式繁多,包括占卜的书籍为数众多。
宋朝时期,从事占卜的人数非常多,据王安石的说法仅在北宋都城汴京就有上万人。当时的汴京人口达到上百万,即便如此,万余人的占卜从业人员也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到了南宋,仅在御街两侧摆摊设肆从事占卜的人就达到300多位。在御街之外的其他大街小巷更有为数众多的占卜从业者。另外在各个寺院祠社,乡村中都广泛存在占卜人员。同时这些占卜从业人员经常要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求卦问卜的人络绎不绝。从占卜从业人员相当庞大的数量以及繁忙的生意可以看到,宋朝时期,人们普遍的占卜活动。
宋朝时期在继承前代的占卜方式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多种新的占卜方式。在前代流行的占卜方式有占星、相术、禄命、卜筮、易占、占梦、测字等,宋人对这些占卜方式多有继承,发展。宋朝新创的占卜方式主要有:星禽,揣骨,卦影等三种。其中星禽是通过将星宿与各种禽兽相结合以卜算人事命运。揣骨即摸骨算命,通过揣摩人面部的骨头,分析人的富贵,寿命等。卦影是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辰,结合相关的事,判断人的吉凶。宋朝时期的占卜方式,相较于之前更加简单易行,方便操作与流传。
占卜方式的继承和创新使得占卜理论更加丰富,形成了大量的占卜书籍,其作者不乏官员大儒。在《宋史.艺文志》载有星占、相占、梦占、棋占、龟筮占卜等众多占卜法,达35种。包括司马光的《潜虚》、祝泌的《六壬大占》、邵雍《皇极经世》、张行成的《冀玄》、朱熹的《周易本义》、杨维德的
宋朝时期为数众多的占卜从业人员,占卜方式以及大量的占卜书籍,无不表明宋朝时期占卜活动的广泛流行。
各阶层占卜流行
宋朝占卜活动的流行并不局限于某一阶层,而是广泛存在于社会上下各个阶层。
士人之间的占卜流行:宋朝时期,士人也广泛的参与占卜。士人在请别人为自己的前途命运占卜的同时,也在与占卜从业人员的紧密交往中学会了占卜。士人的参与为占卜的理论总结,相关书籍的创作,占卜方式的改进与占卜活动的流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士人进行占卜主要的目的是测算科举是否中第,仕途是否顺利,以及普遍存在于婚姻中的占卜行为。比如,在科举考试时期,京城的占卜活动非常流行。科举学子往往以梦占的方式,预知考试的结果。在这些士人尤为关注的占卜项目之外,涉及一些生活中的事务的时候,士人也会占卜测算吉凶,比如出行,买卖,建房子等等。
皇帝对占卜的态度:北宋皇帝在多个时期曾多次下令禁止占卜。表面上看是反对占卜,实际上考察历代皇帝下旨禁止占卜的时间可以发现,这些禁令的发布基本是在皇帝借由占卜登上皇位之后,其目的只在防止别人利用占卜影响皇权、政权的稳固。同时在禁止的内容上也留有余地,比如“除二宅及易筮外”,即将相宅、相墓、易占、卜筮排除在禁止范围之外。同时在宋朝皇室的重要活动中,也多有占卜行为,比如立太子,多位皇帝对这个问题都曾寻求占卜的帮助。另外在徽宗时期,甚至官员的任命都要占卜过吉凶之后才能进行。从这样矛盾的行为中可以发现宋朝皇帝对占卜的真实态度,同时可以看到占卜在皇室行为中的普遍。
平民间占卜流行:皇室,士人的广泛参与更加推进了占卜活动的流行。众多的占卜从业人员在街头,寺庙,祠社等为人卜卦算命。除了这些专门从事占卜的从业人员,就连“俚俗老媪辈,甚至小孩子都会用一些简单的方式请神占卜。随处可见的占卜从业人员使得平民百姓占卜非常方便,也是民间流行的标志。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节庆习俗中处处可见占卜的身影。
由此可见,宋朝的占卜活动不止是某个阶层的独特行为,而是广泛的存在于社会上下,从国家政治活动,到士人,平民的生活前途无所不包。
三、流行的原因
宋朝时期活跃的占卜活动有其必然的历史背景。在宋朝时期,科举取士得到大力推广,打开了平民的上层渠道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另外,宋朝时期活跃的经济也为占卜的流行提供了条件。
经济活跃,社会流动性强
宋朝时期,土地政策开放,国家不禁止土地的兼并,使得农民失地现象严重。同时国家鼓励工商业,工商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失地的农民。这些人大多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达。在经济活动中人们由贫变富,由富变穷,都在瞬息之间。这种情况使得民众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纷纷求助于占卜以趋吉避凶。
同时,大量的失地民众出于营生考虑,纷纷加入占卜行业,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占卜从业人员,促进了占卜活动的流行。这些占卜从业人员,往往收入不低。即使在一些乡村的占卜人员,一旦获得一定名声,也是邀请不断,生活富足。这种情况更是吸引了人们的加入。
科举前途不明
宋朝时期,国家积极推行科举取士制度,且对考生不设门槛。科举制度促进了民间教育的普及,形成了大量有文化的士人。这些士人科举不顺利,只能另谋出入,他们或者做些生意,或者以教书为业,也有一些进入占卜行业,成为占卜的从业人员,为占卜的流行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另外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宋朝时期,大量选拔文官,形成了严重的冗官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考中科举未必一定能马上授官,授官之后也未必能做得长久,仕途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这些官员面对着前途不明的官途,往往希望通过占卜,趋吉避凶,稳固自己的地位,获得长远的富贵。
同时,前面提到,士人在占卜的活动中经常与占卜从业人员接触,也学会了占卜。他们在占卜活动中的角色转变为从事占卜行为的一方,在占卜的理论总结,占卜方式的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王安石,朱熹等名臣大儒都有相关的占卜著作发表。
此外,宋朝时期,政治开明与经济的繁荣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这个时期佛道儒思想互相交融借鉴,也形成了佛道思想的广泛流行。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对占卜活动的推广也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比如在寺院,道观里,多有占卜的出家人为信徒占卜。
由此可见,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共同作用,为占卜活动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宋朝时期,独特的经济制度,科举取士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性的增强。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使得社会上下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人们普遍为未来前途担忧。这种普遍的担忧是占卜活动流行的基础。与此同时,社会流动性的加强为占卜行业提供了大量从业人员。另外,古代时期人们普遍的蒙昧与迷信是最根本的原因。综合以上几种原因,就形成了宋朝广泛的占卜活动。
参考资料
[1]欧阳秀敏.宋代占卜风气中的士人行为与心态研究
[2]郭友亮.宋代文人士大夫占卜活动探析
[3]李方.宋代占卜文化的盛行与阶层的普遍性原因探究
[4]杨晓红.宋代占卜与宋代社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