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妇幼健康指标已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最新数据:2018年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63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为3.52‰;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为1.15/10万。
平均期望寿命持续攀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进一步降低,这市民三大健康指标已连续十多年保持国内领先,并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妇幼健康保障,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标国际一流,引领全国之先,上海构建网络、做好保障、打造队伍,牢牢捍卫全市一千多万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正如曾任世界卫生组织围产保健合作中心主任、现任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主任兼上海市产科保健与临床质控中心主任的朱丽萍教授所说:“让上海城市精神在妇幼健康领域得到最好诠释,让每一位妇女儿童都能获得全方位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
构建网络,“起跑”一马当先
去年年底,怀孕35周的朱女士因胎膜早破,在普陀区妇婴保健院急诊剖宫产,生下女儿,因早产儿呼吸困难,医护人员为孩子心肺复苏的同时,绿色通道转至上海市儿童医院救治。
手术后第二天,朱女士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多学科会诊,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转至新华医院。“多亏转诊快速、抢救及时,谢谢你们救了我妻子和女儿!”朱女士的丈夫万分感谢。
“全程、精细、高效,这是上海的坚持。”朱丽萍说,以“一高一低”,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为目标,多年来不断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
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两个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近10亿元。一方面,统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做好孕妇早孕建册、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等系统保健;另一方面,整合全市设有产科的近90家医院、设有儿科的近180家医院优势资源共享,着力提升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诊断、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
在此基础上,上海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专网”构建。
“有些外来流动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不强、流动性大,难以开展有效管理,上海建立孕情监测网,充分发挥街道居委、各单位力量,拓展社区作为孕产妇保健第一道防线的‘触角’,跨越城乡和户籍,让每一位孕产妇享受公平、可及、规范的保健服务和系统管理。”朱丽萍介绍,2018年,上海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6%以上。
针对危重孕产妇与新生儿转诊难的问题,上海依托市级综合医院和儿科专科医院及优势医院,在全市统筹布局设立5家市级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和6家市级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5+6”救治网),与16个区分片对接,在全国率先编织完善“覆盖全市、分片负责、及时响应、有效救治”的母婴安全健康网络。2010年至今,“5+6”共救治危重孕产妇近5000人、危重新生儿4万多名。
“上海建成‘五网一通两优先’的服务体系。”朱丽萍表示,“‘五网’即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保健网、多学科协作的生命救治网、疾病预防与诊断(筛查)后的干预网、常态化的专家会诊工作网、高效保障妇女健康的互联网;‘一通’即绿色通道,充分体现‘两优先’即‘孕产妇优先、儿童优先’,最大程度保障妇幼生命健康安全。”
做好保障,“全程”稳步向前
“非常了不起!”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揭牌时,听闻上海孕产妇死亡率始终控制在极低水平时,由衷赞叹。上海每年分娩数超过17万,孕产妇死亡率却持续走低,原因何在?
“政府高度重视,以妇幼保健为民生工程,注重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朱丽萍认为。上海以制度先行,明确“责任链”,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以及市、区级助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形成规范有序的分级管理与密切整合的联动机制,为母婴安全“全过程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在上海,每一位孕产妇的保健手册上都有“绿、黄、橙、红、紫”中的一种颜色,分别代表风险筛查和评估的不同等级,根据分级,孕产妇进入不同流程、接受不同服务。这,就是上海首创的“五色法”分类管理,以此建立妊娠风险筛查与预警评估机制,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风险筛查、预警评估与分级分类管理,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确保全市每年超过17万名孕产妇的安全分娩。
与“五色法”相伴的,是危重报告与救治机制、死亡调查与评审机制、责任问责与通报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的确立。上海所有助产医疗机构设立产科安全办公室,全面负责产科质量管理、母婴抢救协调等工作。同时,上海成立市级母婴安全、生殖健康伦理、辅助生殖技术3个专家委员会,以及产科保健与临床、新生儿、辅助生殖技术3个临床质控中心。
“上海建立母婴安全报告、专案专病追踪工作等制度。例如,各级助产医疗机构一旦发现危重孕产妇,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所在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同步启动救治流程。”朱丽萍介绍,“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病例的医疗机构,均由市、区级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第一时间开展死亡调查与评审,落实整改措施,对发生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病例的机构和区实行一票否决,全市通报。严谨、严格、公平、客观的三级评审制度,不放过每一环节。”
打造队伍,“接力”没有终点
上海妇幼健康保障的骄人成绩,离不开“妇幼人”的持之以恒。“据不完全统计,这十多年来,非工作时段危重救治率为近60%,这就要求妇幼健康工作者24小时处于‘备战’与‘时刻战斗’的状态。在节假日、8小时以外的会诊、救治,已成为常态。”朱丽萍坦言,“全市妇幼健康工作者尽心尽力为孕产妇、儿童服务的同时,他们也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奉献,更需要全社会给予他们关注与关爱。”
而另一方面,朱丽萍思考:如何让这支队伍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与更为广阔的职业前景?
必须为他们创造、提供更多学习与促进的机会,才能打造一支不断成长、不断强大的团队,同时也做好人才梯队建设——这是妇幼健康的未来保障。
因此,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致力为全市妇幼健康工作者开展各级各类专业培训,仅2018年就培训专业人才近6000人次。同时,带动各区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人才培训、实训、演练等,持续提升基层的规范服务与管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合作,成立上海市妇产科保健与临床基地、上海市妇产科临床培训与实训中心,通过“一中心一基地”,探索培养更多优秀、专业的“妇幼人”,让妇幼健康保障的“接力赛”永不休止。
“上海‘十三五’妇女儿童健康发展规划对我们提出新愿景、新目标,我们全体‘妇幼人’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领导下,继续坚守妇幼生命健康安全底线、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与管理,让妇幼健康的更多‘上海经验’在全国推广、更多‘上海模式’在国际亮相、更多‘上海成绩’为世界瞩目,为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幸福而不懈努力!”朱丽萍表示。
作者:通讯员宋琼芳 记者唐闻佳
编辑:金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