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天安门广场上30万军民欢声雷动;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了修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

在毛泽东主席面前,竖着一个大半人高的金属三角架,顶端有一个按钮,一条导线沿着城楼下的青石御道通往广场上的旗杆。3点10分左右,毛泽东主席深邃的目光注视前方,用力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新中国的天空······

在这20多天以前,在天安门城楼后面的朝西厢房里,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齐燕铭、薛子正和张致祥等领导同志,邀来了军委电信总局和北平市建设局、电业局的专家,一起商量研究升国旗的方案。一位30多岁的年轻军人打着手势说:“可以设计一个自动升降器,把控制开关放在天安门城楼上。到时候,毛主席一按电钮,启动马达,就可以带动国旗上升了。”这位年轻人就是军委电信总局派出的军代表、刚接管国民党联勤总部电信机械修配厂的李岩厂长。

开完会赶回工厂,李岩就把实验室主任苏冶等同志找来一起商量。

“让毛主席按电钮升国旗,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光荣事。”北平市建设局林志远、梁昌寿工程师也拿出了电动升旗的设计方案。广场中心的青石御道上竖起了一根22米高的铁管旗杆,旗杆的顶端有正反方向自动开关,红旗升到顶端或降到一定位置,电路自动断开。用直流电动机作动力,另用齿轮变速器调整速度,直接安装在旗杆下面。再从旗杆底座引出一对电线,直伸到天安门城楼主席台。

1949年10月1日,北平市建设局林志远作为工作人员,站在毛主席后方,任务是保障毛主席使用自动升旗的机关。在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第一面五顺利地升到了旗杆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