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
你好!
你获得了佳木奖学金,恭喜你!这说明你是一个有写作天分、会表达、有思考的小朋友。这份奖学金是给你的鼓励,希望你能够坚持读书、写作,不要浪费这种表达的天分。
我其实是一个很不擅长写信的人。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很紧张,生怕我写出一些过于简单的内容,低估了读信的人。这是人长大后常常会犯的错误,以为小孩子不够聪明,听不懂自己说的话。这种时候我就想一想我在小学的时候看的书、写的东西、想到的事情。我发现,随着我不断长大,我看了更多的书、写了更多的东西,但那只是为了向小学的我靠拢;哪有不聪明的小孩呢?真正犯蠢的都是大人。
我也是在小学开始写东西的。二年级(还是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大家描写秋天(可能所有人的写作都是始于描写秋天)。我写了一篇。我交上去的时候,老师很怀疑地问我说:真是你自己写的吗?
那时候我模模糊糊地知道了一点,即:我写得很好。在那之后我就很喜欢作文课,因为老师会表扬我,同学也觉得我很厉害,老师布置四百字的作文,我能写到一千多字。有一回的作文题是一个科幻,我写了匹诺曹掉进鲸鱼肚子,利用海水导电的特质制作了一个小电池、点亮灯泡,最终逃脱的故事,贼长,抄了七八篇作文纸。老师对全班朗读了我的作文,说:写得好!生动形象,富有奇思妙想,刘齐同学的作文,值得大家学习!我在座位上感到不好意思,又觉得很快乐,想要冲出教室大幅度蹦跳。就是这种表扬增加了我的成就感。我开始把写作当成一种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订阅了一个报纸,叫语文导报。上面有一些名篇,也有学生的习作,讲花仙子、洗袜子、吃石榴等。我一期期翻看,产生一种想法,觉得我自己也行。正好有次下雨,我穿着雨靴出去看雨,看雨里的花、听雨声、踩雨水,回来感觉文思泉涌,不用大纲草稿,挥笔就写,刷刷写了七八百字。我越看越觉得自己写得不错,将其邮寄给语文导报,寄完就忘了,抛掷脑后,依旧每天玩耍、进食,上下学。没有想到两三个月之后收到一封信,说:投稿采用了!附上二十元作稿费。我没有伸手要零花的习惯,将这二十元当作一笔巨款,不知道如何花用;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吃进肚里最实在。我到家附近的便利店购买了寿司、软糖、饼干等物,每天吃一点儿,感到非常快乐。被老师表扬是一种快乐,被不认识的“外人”承认,则是另外一种快乐,因为那人根本不认识你,只看了你的文章就说:“好文章!我要采用!”现在想起来,我热爱写作,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事情推我一把,让我感到快乐、有成就感,我可能根本不会拐上写作这条路,而是学数学、学化学什么的去了。
阅读和写作永远是一体的。甚至可以说,阅读对我而言比写作更为重要,因为阅读给我标准。我头一次看到沈石溪的书,惊为天人,心想:“怎么有这么会写的人呢!”并且在数学课上沉浸于雪豹的悲伤故事,被老师当堂点名批评(这个大家不要学)。
有了沈石溪的书,我对比自己作文,深切发现一件事:我写得太烂了。我描述的雪原,根本无法出现在人眼前,没办法让人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大片白雪和蓝天。老师的表扬、杂志的认可对我来说依然重要,但是对我来说,最大的目标只有一个:写得像沈石溪一样好。我读沈石溪的时候,他使用字词的方式自然地进入了我的脑子,有一位同样热爱沈石溪的朋友,我每写完一篇就给她看看。直到有一天,她说:“你这里写得像沈石溪。”
对于写作来说,眼高手低是正常现象。阅读给我树立标准,我研究和学习它,当我达到那个水准,我就转而追寻更高的;当我能够写得像沈石溪一样好的时候,沈石溪在我心里早就不是“写得好”的作家了,我转而钦佩JK罗琳和《猫武士》的作家,然后是亦舒,然后是别的写作的人。写作是一路摘取、吸收、思考的过程,有点像炼丹。蕴含在写作里的丰富、广阔、充满灵性的世界,魔法、密室、古老的森林、猫的族群,我都在书里到达过了,合上书,感觉像是旅行归来。读书真的是精神财富,我那时候每天睡前想想自己读过的书,感到自己富可敌国。
有位美国小说家叫做伊迪斯 · 华顿。她说:“写作并不在于新的风格、新的故事,而是新的目光。”这个目光,指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是阅读和写作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最先习得的是看到美的目光。写作需要大量细节堆砌,比如花的形状、草的形状,怎么写云,怎么写人的眉毛和眼睛。我走在路上,常常想:这个路灯可以写进背景里,这一天的月亮很适合一个故事。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之后,我就注意到一些事情。比如说:月亮是有黄的,有白的,有时候像饼,有时候则像切成片的白萝卜;金银花发出拍黄瓜的味道,在冬天会结成小红果子;南方和北方的麻雀不同;三角梅到了云南,变成一种爬山虎一样的灌木,半点不娇气,轻易漫山遍野。冬天的时候,在承德可看见猎户座,猎人的肩膀腰带、脚边的小狗,清晰可见,好像冰一样闪烁。这些微小的发现和知识,让人变得离世界近一些。生活怎么会无聊呢?到处都是惊喜,人不曾注意到过的东西。只要用眼睛看,就可以了。
另外一种目光是更难获得的。它不能像前一种一样,带来很多的快乐,但是它能够给人很多自由。它很重要,希望各位都要拥有。
写作和读书,一个是输出,一个是输入,它们的核心都是一样的:问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世界是一个看似友好合理的世界。但是如果看看的话,就会发现,到处都是奇怪的事。比方说,为什么有人不吃狗肉,觉得狗很可怜,但是吃猪肉和牛肉?难道狗就比猪高贵吗,为什么狗比猪高贵?为什么杂草不好看,修剪整齐的树和草坪就好看,我不能觉得杂草更好看吗?为什么是妈妈负责全部的家务?难道因为别的妈妈都是这样、过去的妈妈都是这样,我的妈妈就要这样吗?为什么女生不能玩奥特曼,不能剪短发?什么叫做“女生的样子”,谁规定“女生就要有女生的样子”,规定了就必须要听吗?有些时候这些问题和你本身没有关系,可能你就是一个不喜欢玩奥特曼、不喜欢短发的女生,或者你决定不喜欢奥特曼,转而成为一个标准的女孩。但是这种问题很重要,不要因为它和你无关就无视它。
我说说为什么它很重要。
相信你们早就意识到,人是不自由的。人要遵守很多规则,做一些自己不乐意的事,比方说早早起床、写作业(但最好还是爱学习)、停止正在玩的游戏而回家。但是这些规则并不是真正的束缚,它们是来自外部的,并不是它们让我们不自由。真正绑住我们的,是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一些想法,正因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想要挣脱它们就变得更加困难……比如说,你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不能打篮球,因为篮球“不是一个属于女生的运动”。这样你就连试都不试,就放弃了它,而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放弃了一种选择。问问题的过程,就是发现束缚住自己想法的过程。只有问问题,人才会变得更加自由。
不要听大人说“因为以前都是这样的,大家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既不属于“以前”,也不属于“大家”。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做自己。刨根问底是大部分小朋友与生俱来的天赋,有些尚在,有些被大人打压抹杀了。我比较幸运,长到十七岁,尚有所剩余;希望尚且聪明灵慧的同学们持续提问,持续阅读、写东西、发现真善美,并且一直快乐。
刘齐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