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三国志》评判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刘备能够凭借白身“织席贩履”,一跃成为极具英雄气概的蜀汉先主,这其中离不开他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还有他那刚正仁义的性格。他知人善用,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涿郡游侠,成为东汉末年各路诸侯都争相拉拢的对象,最后自己建立坐拥荆益两州的蜀汉大业,成为三足鼎立之一,延续了汉家数十年的统治。
《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演义小说,他尊刘抑曹,以刘氏汉家为正统思想,一味的捧刘备,为塑造刘备仁义形象,经常让刘备流泪,这让刘备英雄形象受到损害,给人一种懦弱无助的形象。
为了探寻刘备的人格魅力,我们一起去正史《三国志》中寻找答案。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标准的皇亲国戚,东汉末年论述刘备出生时,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说明刘备出生刘氏皇亲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中山靖王刘胜生了100多个儿子,汉武帝的绝世阳谋推恩令,让皇族传承势力越来越小。传到刘备这一代时,已经成为了白身,爵位也被祖上犯事给弄丢了,虽然刘备的爷爷刘雄做过县令,父亲刘弘当过州郡官吏,但是刘弘的早逝让刘备和母亲生活陷入了低谷。
古代的家里没有成年男性护佑,生活肯定会苦不堪言,这不刘备只能织席贩履的挣钱补贴家用。但这就能够否定刘备的英雄气概吗?相反能够衬托出刘备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之志。刘备曾在家东边五丈余的桑树下立志: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刘备并不喜欢读书,相反他更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当然他还喜欢结交豪杰,这点和那些世家有志子弟很像,比如袁绍和曹操。
刘备所在的宗族在当地还是很有势力,只是他这一房略显寒酸,他的同宗叔叔刘元起经常资助他,还送他去郡守卢植那里学习,卢植是当时的名家大士,不但经学成就很高还有非常丰富的带兵打仗经验。
求学是一个人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刘备拓展眼界的同时,还收获了人脉,这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大哥公孙瓒。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刘备很识时务的认了公孙瓒为大哥,很快他就有了收获。
公孙瓒成为了涿县的县令,这让刘备在当地结交英雄豪杰更加方便。他的宽厚性格,以及游侠气质获得了当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纷纷投靠他。中山的大商人苏双和张世平也很看重刘备,给他投下了第一笔资金,这是对刘备的认可,帮助他招募了很多乡勇,有了第一批部曲。
乱世是刘备的机遇。黄巾起义的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朝廷的统治,却给了很多英雄崛起的机会,刘备便是其中之一。
他带着自己的数百部曲,一路砍杀黄巾军,积累战功,刘备更是首当其冲,提着自己的双股剑上阵杀敌,有一次在击杀张纯的战斗中,不幸被人射伤,假装死亡才逃过一劫。多次的战斗让刘备更加刚毅,也让他的部曲中活下来的人不断历练,最终关羽张飞被练出来了,成为了万人敌。
所以说不是一开始刘备就收获了关羽张飞这两个外挂级的战将,而是刘备带着他们不断升级才成为了万人敌。
刘备的刚正主要表现在鞭笞督邮这件事上。讨伐黄巾刚结束,朝廷就派督邮没收他们这些底层军官的功绩爵位,刘备气不过,直接就将督邮捆起来鞭打,这在太平年代肯定就是死罪,但在东汉末年的乱世,根本不值一提,刘备并没有因此受到惩罚。
刘备在平原相的位置上开始收买人心,保境安民广布仁义,就连刺客都被他的仁义给感动了,这份仁义是装不出来的。
百折不挠是刘备最大的人格魅力。刘备帮助陶谦抵抗曹操,获得了徐州城,可是这也惹怒了四世三公的袁术,他和吕布前后夹击让刘备败北,刘备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也能够收聚散兵,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这是枭雄所为,普通人根本做不到,难怪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除了他自己,只认刘备为英雄。
不管是多难,刘备总是会站起来,提着双股剑,亮出他的决心,战场上可以败,但是绝对不能认输。关羽、张飞、赵云、魏延、黄忠等人都被感染,对刘备那是死忠。
三顾茅庐是刘备对一个隐居才子崇高的敬意,诸葛亮也用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回报这份知遇之恩。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性格和品德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他是一个非常刚毅的人,但是他的刚毅并不是因为他冷酷无情,而是因为他有着一颗仁义之心。他的仁义之心在很多时候都得到了体现,比如他曾经收容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为他们提供了食宿和生活所需,这些人后来也成为了他的忠实支持者。 然而,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刘备的仁义形象却经常被表现成哭泣的形象。这种表现方式可能让人觉得刘备软弱,但实际上,这种表现方式也是在强调他的仁义之心。刘备哭泣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他看到了别人的痛苦和困境,他的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之情。这种同情和怜悯之情,正是他仁义之心的体现。他的哭泣并不是因为他软弱,而是因为他有着一颗柔软的心。
因此,三国演义小说中用哭来表现刘备的仁义形象并不是一种错误的表现方式,而是一种合理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刘备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的仁义之心。刘备的仁义之心,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品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得到了弘扬和传承,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