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正努力攀登艾滋病这座峻岭。

随着全球第七位艾滋病治愈患者的出现,人类距离彻底战胜艾滋病看似近在咫尺。然而,由于缺少背后的根本原理,干细胞疗法仍未被视为终极解决方案。

尽管面临挑战,但人类已在艾滋病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四十多年前,艾滋病被视为致命的灾难,患者几乎百分之百的死亡率;而今,全球已有超过50种抗艾滋病药物上市,艾滋病已逐渐演变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病”。

2016年联合国大会上,各国承诺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虽只是愿景,但吉利德新药Lenacapavir的最新临床数据表明,它能实现HIV感染的100%阻断,这是人类抗击艾滋病的重要突破,也为这一政治宣言注入了信心。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真正战胜艾滋病。

01>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报告了5例特殊病例,这些患者在胸闷气短、干咳不止、剧痛疱疹缠身等症状后,经治疗无效而全部死亡。

当时,人们尚不清楚这种神秘疾病的名字、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直到1982年9月,CDC首次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来称呼这一疾病,中文名称即为“艾滋病”。

艾滋病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关注,他们致力于解析艾滋病的诱因。最终在1983年,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确定这是一种通过血液或性行为传播的疾病。

鉴于HIV病毒潜伏期长、一旦感染就难以清除的特点,它持续攻击人类的免疫系统,引发各种并发感染和恶性肿瘤,导致死亡。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数据显示,自HIV流行开始至2022年,全球累计约有856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约4040万人死于HIV感染的相关病症。

在艾滋病初期,人类对此无能为力,感染HIV几乎等同于被判死刑。相关数据显示,在艾滋病被发现的最初5年中,美国共有2.9万名患者感染了艾滋病,其中2.5万人已经死亡。

为了对抗HIV病毒,药企迅速投入大量资金研发HIV药物,1987年首个抗艾滋病药物齐多夫定获批上市,仅用了20个月时间。此后,更多药物被开发出来。

然而,HIV药物的研发速度虽快,却面临着耐药性问题,单一药物无法有效控制HIV感染。经过前人失败的教训,美籍华人何大一博士于1995年提出了“鸡尾酒疗法”,即同时使用三种以上不同机制的药物抑制HIV,实现长期有效抑制其在体内的复制。

鸡尾酒疗法标志着艾滋病治疗策略的重大改变,使得艾滋病从绝症转变为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

尽管效果显著,但“鸡尾酒疗法”存在服药种类多、剂量大、频次多等问题,给患者带来负担。到了2006年,全球首个三合一片剂的出现大大改善了用药依从性,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随后,药企不断探索研究,新药物层出不穷,形成了6大类50余种药物,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膜融合抑制剂(FIs)、CCR5拮抗剂等。

图:艾滋病药物一览,来源:财通证券

经过人类长期的共同努力,艾滋病终从致命之症转变为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只要患者坚持长期药物治疗,病毒载量可降至极低水平,甚至检测不到,从而无法通过母婴传播,寿命也与普通人没有明显差异。 02>

在人类与HIV的斗争中,吉利德成为了全球抗HIV领域的领军者。

纵观全球已获批的HIV药物市场,吉利德、GSK、强生是名副其实的“三巨头”,其中吉利德以超过50%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

吉利德成立于1987年,恰逢首款抗艾滋病药物齐多夫定问世之时。虽然起步较晚,但吉利德始终聚焦于抗病毒领域,与艾滋病治疗药物结下不解之缘。

替诺福韦酯(tenofovir)的成功奠定了吉利德的行业地位。该药于2001年获批上市,并在第二年创造了2.3亿美元的营收纪录,并在三年后突破10亿美元大关,帮助吉利德扭亏为盈。

看好艾滋病领域的发展机会,吉利德一年后以替诺福韦酯赚取的4.6亿美元收购了专注于艾滋病的药企Triangle公司,并获得了抗艾药物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这款药物在2003年成功上市。

受当时“鸡尾酒疗法”思想的影响,吉利德于2004年推出了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的组合药物Truvada,该药能降低体内病毒量。此外,Truvada还能预防健康人群感染HIV,并于2012年正式获批用于预防艾滋病感染,直接激活了Truvada的营收增长。此后,Truvada几乎垄断了艾滋病预防药物市场,2014年年销售额突破33亿美元。

2006年,吉利德升级了“鸡尾酒疗法”,推出依非韦仑、恩曲他滨、替诺福韦“三合一”药物Atripla。每日仅需口服1次,迅速成为畅销药物,2013年达到36亿美元的巅峰销售额。

此后,吉利德持续推出基于“替诺福韦”的HIV迭代鸡尾酒疗法,包括Complera(2011年)、Stribild(2012年)、Tybost(2014年)、Descovy(2015年)、Genvoya(2015年)、Odefsey(2016年)、Biktarvy(2018年)。凭借这些药物组合,吉利德将原来的艾滋病治疗药物龙头葛兰素史克击败,成为当之无愧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新龙头。

其中,2018年上市的全新一代“三合一”复方抗艾滋病药物必妥维(Biktarvy),属于72小时艾滋病紧急阻断药,适用于艾滋病初期、急性期、恢复期的治疗。获批上市不到2年时间,就迅速成为全球处方量最大的抗艾滋病治疗药物。

2023年销售额达到118亿美元,占吉利德总收入的近4成;2024年一季度

图:吉利德HIV产品历史销售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纵观吉利德的艾滋病治疗药物管线,后一代产品基本都是在前一代产品专利到期前、仿制药上市之际推出的,新旧产品无缝对接。在这种研发战略下,艾滋病治疗药物成为吉利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2023年,吉利德全年产品销售收入269亿美元,其中艾滋病治疗药物的销售额达到182亿美元,占比达到67.7%。 03>

对于吉利德而言,疗效太好反而成为一大问题。

在2011年,吉利德以112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生物药企

随着第二代、第三代产品Harvoni和Ecluse问世,丙肝治愈率提高到了几乎100%,彻底颠覆了丙肝的治疗格局。凭借革命性的药物,2015年吉利德营收达到顶峰326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十大药企之一。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丙肝病人被治愈,丙肝药物市场也随之萎缩,吉利德的业绩如昙花一现般下滑,到2019年丙肝业务营收仅剩

HIV是吉利德的根基,但它并不想重蹈丙肝的覆辙,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基于联合国提出2030年消除HIV流行的目标,研发长效治疗药物成为预防HIV感染的重要趋势。2021年,美国FDA宣布批准由另一家HIV领域龙头药企ViiV(GSK、辉瑞与盐野义制药的合资企业)开发的、每两个月注射一次的cabotegravir,用于HIV的暴露前预防。这是首款无需每日服药就能预防HIV感染的疗法,为终结艾滋病流行拉开序幕。

面对潜在威胁,吉利德也拿出了研发已久、每半年注射一次的Lenacapavir。临床试验结果显示,Lenacapavir组的2134名女性中无一例HIV感染,且药物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发现任何重大安全隐患。如果这款药物获批上市,艾滋病疗法可能面临全面重塑,甚至有望彻底攻克这个疾病。

当然,人类终结艾滋病的手段不仅在于长效治疗药物。

在预防领域,随着技术革新,基于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整合疫苗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疫苗都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在治疗领域,通过骨髓移植,或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血液和骨髓干细胞进行改造,帮助艾滋病人形成足以抵抗病毒的免疫系统,让彻底治愈艾滋病成为可能。全球第七位艾滋病治愈患者正是干细胞疗法的受益者。

无数科学家不懈的努力,已让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艾滋病变得不再可怕,甚至干细胞疗法已使多名HIV患者痊愈。但艾滋病最泛滥的地方,正是那些缺医少药的贫穷国家,人们无法接触到最前沿、最有效的防治手段,要想彻底消灭艾滋病,不仅需要吉利德这样的创新药企,还需要更多药企共同努力生产价格更低、更有效的优秀药物。

人类攻克艾滋病的目标不仅在于治愈,更在于低成本的治愈。